假日随感
我的心中有个遗憾
春节在大剧院,有幸观赏了一场盛大的表演活动。台上老师和孩子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专业水平超过了去年。
坐在台下,我的心中升起一丝遗憾。这场精心准备的学校形象展示活动中,我似乎看不见“真实”的孩子,只看见化了妆的儿童、表演着的演员和被教化了的学生。我的遗憾还在于,在老师们敬业专业的训练下,在观众热烈热情的掌声中,教育显得非常有力;然而我想,会不会教育越强大,“孩子”越稀少?到哪里去找保持天性与融入社会兼具的教育智慧呢?
一个儿童在台上表演猫,一群儿童在台上表演鸡与狼的和平共处……环境所限,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研究真实的猫,也可能从来没有看见过活着的鸡、凶恶的狼,他们表演着老师口里的、绘本呈现的、电视播出的猫,表演着真实世界里绝不可能发生的鸡与狼的和平共处。
我的遗憾挥之不去。
想起曾经看巴学园纪录片《小人国》的时候,这种遗憾从另一个角度升起;教育太自然了,孩子们顺着自己的本性自由发挥,触摸几乎完全的真实;群体生活的规则与引导模模糊糊,入园的学生“碰壁拐弯自找路径”,迷惘无处不在……真的是最好的成长选择吗?
我知道,我们今天的教育正被这两类榜样所引导,甚至站在历史的角度,这正是两大教育哲学在现实中结出的硕果,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场吵了上千年的架,并没有胜负和结论,其实我更知道,并不是我们杰出的教育精英不懂得二者需要融合的道理,而只是教育本身的有限性和可能性,让学校只能按下葫芦起来瓢,无力完美。
但我依然要把自己的遗憾写下来,是因为人类总是为了姿态,忘了目的;为了胜负,忘了对错。所以真正的目的与对错需要常说常新,使学校教育能够在“竭力完美”的理想中保持激情。
做理想的教育,是这个季节中国一代教育人渐渐苏醒的理想。不过,那是什么呢?想起叶圣陶先生的一个说法:理想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我想,它当然也不是原始森林。
当教育是农业的时候,观土质、查时令、应季节、顺天时.必不可少;但勤于筛选好种,乐于施肥浇水,时刻松土除草,也不可或缺。总之一句话,不可拔苗助长,却要有所作为。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样的“理想教育”: 既不是“残酷”的标准导向,也不是“凶险”的自由泛滥。学校教师理当成为“园林修剪师” : 观测每一棵小树的天然长势.用小心翼翼的修剪强化他自己的风姿,而不是嚓嚓剪成一个标准的高度和形状。-
这份理想,不正是无数教育人用一生的力气不断靠近的吗?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