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双的日志

王丽双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丽双
分类: 读书随笔
更新于: 2016年5月9日 17:14

 

好教师应该具备的修养从哪来?——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写作”

在阅读中经营生活,在写作中沉淀生命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从她身上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教师要发展,首先就在于经典性的阅读。可当下,教师正处于职业倦怠时期,我们一般的老师都处在教育教学的“柴米油盐”的困扰中,能够静下心来阅读、思考、写作的极为罕见,即使阅读,也因为时间的零碎、空间的喧杂,而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然而,读书是教师的本分,是每一名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的唯一途径,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教师一旦停止学习,课堂将变得味如嚼蜡,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就够了,我们应立足现实,从阅读经典开始。这是窦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她说“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 “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的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童年的秘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漫话》、《教育人类学》……这些经典作品,一定要读开去,读进去,读下去,反复地读,来回地品,深度阅读,深层对话。

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书中一个个经典的教学案例,生动的展现了窦老师的教学魅力和文学功力。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当我们骂人“禽兽不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

窦老师提出:教学即人生,课堂即生活。为此要写,写自己课堂故事。有了这样的记录,便具有了理性的色彩,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最终改变我们的课堂。这些都是窦老师经过反思书写出来的。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冯翠红
    要是给每一篇日志都拟一个别致的题目就更好了。
    2016-05-10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