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老师
做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老师
——听名师王健《最后一头战象》示范课有感
有幸聆听了唐山市丰南区优秀教师王健在开平区所做的一节六年级语文示范课《最后一头战象》,让我受益匪浅。那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语言表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智慧与灵性,不禁让我感慨,这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怎能不投入?我也要做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老师。
一、语文老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
“亲其师,信其道。”让孩子喜欢,从心底里佩服,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学习力量。
1、规范、美观的书写。
美美的字迹,书写工整有力,让孩子眼前一亮,是件多么让人自信的事,我也能做到,让练字也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2 、入情、入境的泛读。
听王健老师的课文泛读,再加上适合的配乐,真是一种享受,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你带入那种意境,美美的,感染着你,让你产生情感共鸣。回想自己的泛读只是在纠正字音,强调字词,真是汗颜。自己也要勤加练习,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成长。
3、学会赏识,激发潜能。
赏识教育,让孩子愿意说,敢说,有话可说,课堂才能出现可喜的状态,老师千万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在王老师的课堂上,这样的细节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组交流时,看到孩子们不发言,王老师及时鼓励地说:“小组交流的过程,就是你学习的过程,你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小组汇报时,为了给孩子加油,王老师充满期待地说“让举手最快的组先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其他组认真听,看有没有补充。”遇到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问题,王老师会说:“看你自信满满,你教教我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你的见解真独特,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除了这些有声的语言,王老师也会向孩子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露出会心的微笑,送上真心的抚摸。
正是这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赏识,让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一份灵感。不要把正确回答问题,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更不要认为,孩子不在意老师的任何表扬,哪怕是很微小的。
4、读书志更明,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教学不在于一招一式的模仿,更在于你的文化功底。而这种文化功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王老师在《雕琢课堂细节,可以预约的精彩——语文教学随感》中也提到,她一直坚持读三类书:教学类、教育类、文学类。从课堂上,我也感受到了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积累的重要意义。
二、语文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性,让孩子们学有所得。
1、注重方法的引领。
对于同行而言,与其说,我聆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不如说,我学习了一种语文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与其说,学了一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不如说是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如,在教学开始时,王老师从主持人对自己的介绍入手,提出几个有关问题,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紧接着又介绍了学习的法宝:“认真地听、主动地说、动情地读、静静地思、认真地写”从教学开始就抓住了孩子的心。在“整体把握”环节,王老师先让孩子们给每个情节的撰写小标题,然后串讲,也可以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正是有了方法的引领,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孩子们得心应手。在“把握情节”环节,王老师让孩子们找出重点段,分析重点句、写法、结合想象谈体会,按以上顺序交流的方法,孩子们很快地把握了情节。在理解“摩挲”这个词语时,王老师让孩子们做动作,谈体会,联系生活实际,什么情况下,谁曾经“摩挲”过什么?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孩子们深入的理解了词语,体会到了词语背后的意义。
2、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读、写、思的结合,王老师这样设计的。
在不同情节中,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它可能说些什么?嘎羧重披象鞍,谁来送他?说了什么?他们之间可能有什么故事?正是这一次次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使全文的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灵性。
3、板书设计体现了学习的思路。
王老师的板书设计了四方面:写了什么(哪四个情节);为什么写(嘎羧是怎样的战象);怎样写的(写法);要怎么学(学法)。这样孩子们的思路清晰,学习收获自然也会清晰。
教育的本源是爱。爱语文,爱学生,并把这种爱传递出去,让我们一起感受爱的阳光,做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老师,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