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
《白说》有两层含义,白氏岩松的言论,他没有开微博,没有用微信,只是说了书中这些话;另一层,可以用当下最流行的三个字来概括——然并卵,即:说了也是“白”说。
我不是他狂热的粉丝,因为他的主持、访谈并不属于我感兴趣的领域,除了偶尔看过几期“感动中国”外,这个睿智、深邃而又沉稳的主持人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其长度是从凡人到名人。
向来,钟情于阅读,远大于视听。我更喜欢读老白的文字,从《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到这《白说》,一打开,便欲罢不能。说不清的感觉,就像老白自己坦言,“很奇怪,我喜欢的好多人都跟阿根廷有关,马拉多纳、克莱伯……可能因为我来自于内蒙古草原,阿根廷文化也是草原文化。”
我血液里一丝和草原沾边的因子也没有,但是,我从他的文字里找到了共鸣,因为,白岩松把他的文字风格出处归结为朦胧诗、摇滚乐、古龙的小说。这些,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所以,文字里的老白不再是那个一脸严肃、不怒而威的老白,他是和我平起平坐的哥哥,我忽略了他眉间沉淀的沧桑,还原的是一个仅余温和、热情、博学、幽默的居家白岩松。
这本书有五个大主题,分别是岁月、价值、沟通、态度和时代,其内容大多是他辗转各地的演讲,但这样的定义不符合老白的初衷,他觉得更确切的定位是自传,一本涵盖了人生、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的自传。
说是自传,可我感觉,我读的并不是白岩松。如他所言:“我们读书是在读什么?读鲁迅、周作人、不是傅雷。梅里美?其实都不是,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
(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白岩松,1989年大学毕业,分到了中央广播电台,去报到时命运就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对不起,你的关系已经被退回广播学院了,我们不要你了。”21岁的他,去了圆明园,独自划了一下午船。
22岁,经过乡下一年的锻炼,被分配到了《中国广播报》——一个中老年寄居地,一个想象中只是排排节目表的地方。
然后,就在这样一个没有年经人愿意去的地方,他拥有了更多的机会,版面编辑、业务骨干,直至被推荐到《东方时空》。
他说,如果当初就被分配到梦寐以求的地方,很难保证会有今天。
这一章的主题叫做“失败意味着更好的开始”,于我而言,换一种说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很多年,逢着高考季,我就失落自己被迫上了师范;
很多年,外出听课,我就沮丧被迫留在农村小学;
又很多年,看别人心无旁骛执着教学,我遗憾为什么选择中层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使。
不知从何时起,心态悄然变了,当初的失落、沮丧、遗憾转化成了截然相反的情绪,那是一种感激,我揣度着命运的安排,发现一切竟然都是最好的。
——我的性格本来就适合和孩子们在一起,师范校园里,让我所有的爱好得到了质的飞升,画得一笔好画,弹得一手好琴,就连体育课上,那个纤细瘦小的我,也能轻松拿下所有项目,不用费力的啃书本,这些学科上的好成绩就能让我把平均分提到85,然后,剩下大把的时间,去租小说,去泡图书馆,去爬岩山,去看滦河,去练习我所钟爱的大字。
——毕业分配那年,有进城的机会,爸爸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学校,当时,他说他托不到合适的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和那个能“呼风唤雨”的人打了半天牌,只字未提我工作的事情。原因是,怕我在外面受委屈,怕我以当初的任性直率迎合不了别人,怕我工作不好受人鄙视,怕我工作出色受人排挤,总之,就想在他眼皮底下,看着我长大。这些,当初和我讲时,我只当是借口愤愤不平,可是现在,我依稀懂了。
——还有现在,我依然感谢这十年的中层生活,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协调关系,如何与人合作,我的情商值在这些年突飞猛进,经得起失败,经得起表扬,让自己走得更稳,更远,内心强大而不失趣味,对前方充满期待和好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老白的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二)做点无用的事儿
“生命不只是使用,还需要奖励,而我们对生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我们的口号是“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往往是“活到老,挣到老,赚钱永远没够……”
法国人,创造力最好的国家之一,每年,人们都有这样一个月,去到一个能保证安静的地方,给自己发呆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去了解生命。一定要休息,宁可少挣钱,背后是一种对生命更透彻的理解……”
“我每周必须跑五天步,非常无用的事儿,但是跑的过程慢慢成为一种享受,自己跟自己对话,把自己放空……累的是腿和脚,但心和脑子缓过来了。”
这一章节,短短八页文字,但是最为实用,读这一段,白岩松和周国平两个影像就重合在了一起。
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每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几件没用的东西。这些“无用”,其实是一个人的趣味、爱好。一个人如何没有爱好的支撑,人生该是多少无聊啊,所以,我羡慕着老白,他有着看自己的喜爱,比如读书,又比如音乐。我羡慕着他能把这种爱好达到一种登峰造极。
我也庆幸自己能有几项爱好,有时间的时候,看本闲书,画个葫芦,要么写张大字,要么,斗斗地主……只是想,休闲的时候,让自己与世间的事务和功利拉开一个距离,活得洒脱一些。不被所谓的功名利禄牵绊了身心。那样太累!疲累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见得就能得到命运的眷顾。
(三)沟通的艺术
这个例子在我们的教学中相当常见——
“两个学生在课堂上聊天,老师一生气,把手里的粉笔扔过去打人家,或者警告不许说话。其实完全不用。他们两正聊着,你只要突然不说话了,停顿十秒钟,端起杯子喝口水,再看他们一眼,就OK了,他们保证不会再说话,因为刚才,你讲课的声音掩护了他们聊天的声音,你一停,他们的声音就被凸显了出来,这时候不用老师批评,他们自己就不好意思了。”
老白说这是语言节奏变化的作用,我还是把它归类到沟通上来。这是与学生的沟通,作为教师,我们得学会讲究方法,这叫什么?和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同工之妙。
还有一则,关于清退民办教师的“政策”,教育部发言人一解读,西北就有民办老师上街了,而白岩松是一说话,人家流着泪,再大的委屈也忍了。他是怎么说的呢?
——“在过去数十年,中国有百万人次的人民教师,经年累月,以几十块钱的低收入,支撑着共和国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深山老林,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得到教育的惠泽。此时此刻,感谢他们都还来不及呢,怎能一声‘清退’,如此无情?当然,社会在不断进步,共和国越来越有能力,让更多更高水平的教师到偏远地方去,弥补上教育上的欠帐。但我信仍要感谢民办老师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和努力,与此同时,也拜托社会各界帮助今天的民办教师,去补课,去进修,争取让他们能够拥有上岗证……”
对学生,他这样做;对教师,他这样说;而我们,所面对的最多的群体就是学生和老师,所谓沟通的艺术,无非就是把自己换位成他们所处的位置,先站在别的人角度思考问题。以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以他们的心灵来感受,以他们的观点来思考,从而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还有与同事的沟通,不管你身位哪种位置,始终应该态度谦和,以诚相见。真人的高人柔弱的、谦卑的,“上善若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何尝不是沟通与做人的精髓?
四、幽默的出处
“有很多年轻人抱怨,现在社会上都是拼爹、拼外貌,我会告诉他们:我也曾经拥有一个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没有珍惜。拼爹,起码得有爹吗?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作家刘恒大哥提醒我:‘小白,如日中天,可要小心太阳落山啊。’我说:‘大哥您放心,我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
在《留住乡愁》一章,白岩松编了一个故事,并假借冯骥之口做了这样一句总结:“贼没文化,损失巨大”,那么,一个民族要是没文化或者不弘扬文化该有多大的损失呢?
这就是老白的幽默。幽默的背后,是一种乐观,一种超然,更是一种智慧。真正的幽默并不是说话比较风趣或者滑稽,那不是一种想学就能学成的本领,它是一个人文化教养、性格内涵各方面综合的结晶,是一种也许要修炼一辈子才逐渐形成的思想和精神的境界。主持人幽默了,会深厚观众喜爱,同理,教师也具备了幽默感,那么他的课堂会成为一座天堂。
然而,一个人的幽默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和智慧是孪生姐妹,我深信,这个出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多读书、多思考。
所以,当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这本书之后,产生了以上零星的思考,好书是需要分享的,一并推荐给大家,这本书说——《白说》!
- 所有评论(3)
-
周继伟看到是晓宇姐你发的,就觉得是你写的——你在我心里就是会看《白说》的人;看了开头,感觉——很熟悉啊,还是那个晓宇姐——看到名为“王晓宇”的账户下一段“以前在微信里读过一段《白说》的文字,很受吸引!想着要找来仔细读一读,后来忙来忙去,竟忘记了......看来是要找来读一读了~~~”不禁疑惑:就这文儿,多明显的晓宇风格呀,怎么会突然来这么一段话?仔细看去,原来是引用回复。 以上为一小段子,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晓宇姐你看我多喜欢你!O(∩_∩)O~ 然后才是我的阅读体会——一切皆融。“看山是山”那几句话如是,人生阅历的智慧如是,《红楼》里的人老成精也如是,白岩松的幽默如是,王崧舟的禅意也如是。当然,以上是我个人胡诌,有反对的我不争竞,而且我打算给自己起个新号——周(诌)胡( ̄艸 ̄")2016-06-04 22:39 回复
-
王晓宇阅读行动: 以前在微信里读过一段《白说》的文字,很受吸引!想着要找来仔细读一读,后来忙来忙去,竟忘记了......看来是要找来读一读了~~~回复 @阅读行动:读书也是一种相遇,现在估计时机到了,快去读吧!
-
阅读行动以前在微信里读过一段《白说》的文字,很受吸引!想着要找来仔细读一读,后来忙来忙去,竟忘记了......看来是要找来读一读了~~~2016-03-31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