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案例分析
一、读中求法,迁移练写,“知”“行”并举
片断一: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学习抓主要特点,写具体
(师让学生自读,用课文里的词语分别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大猫——“古怪”,小猫——“淘气”。)
师:写猫呀,可写的东西可多了,可以写它的外表,可以写它的习性,但是老舍先生写大猫就写它的古怪,小猫只写它的淘气,这叫集中笔墨。一篇小短文,如果样样都写,就每个都写不清楚了,所以就挑那么一两个突出的特点来写。明白吗?
生:明白。
师:围绕着大猫的“古怪”,怎么才能把它写具体呢?
生:我觉得应该举个例子。
师:对!应该举一两个例子。那谁知道“古怪”当什么讲?
(下面是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尝试理解“古怪”的意思,然后再引导联系课文来解读。这里省略。)
师:老舍先生围绕这“古怪”,写了它哪三个方面的表现?
(生读课文,找到了猫“古怪”这三方面的表现:老实、贪玩、尽职。侯老师在学生品读的时候,顺势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写具体现象,哪些是特点概括,例如“乖”写的是猫的具体表现,“老实”才是概括这一特点的词语。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描写其贪玩、尽职的具体表现的语句。)
师:那这古怪的猫可爱吗?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
师:三种表现的猫,你喜欢哪一种表现的猫?
(生回答,师点评,指出老实猫的表现和特点——整天睡大觉,这是懒猫;贪玩的猫——一天一夜不回家,这是野猫;尽职的猫——几个钟头一动不动,等着捉老鼠,这是呆猫。)
师:这三种表现的猫,要是只是看一个方面,都不可爱。那你们说说,最可爱的猫,应该是怎么样的猫?
生:最可爱的猫是又老实,又贪玩,又尽职。
师:这叫什么样的猫?
生:古怪的猫。
师:要不用“古怪”,能不能说说,这叫什么猫?
生:这是一只完美的猫。(众笑)
生:这是一只精猫。(众笑)
生:这是一只多方面发展的猫。(众大笑)
师:好。老舍先生写的猫妙呀妙,他写猫的性格古怪,就说明它该睡觉的时候,就无忧无虑,舒舒服服地睡;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该工作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在那儿工作,这样的猫可爱不可爱?
众生:可爱。
师:老舍先生写得好呀,真写出它那种性格来。他围绕着“古怪”这一特点,在字里行间写出了猫的可爱,也表达了对猫的喜爱。
侯老师没有单纯从阅读的角度来上这一课,而是牢牢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从写具体、写生动、有条理地写这几项写作目标出发,抓住课文的语言精华和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吸取养分,读中取法,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可谓“知”“行”并举,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受侯老师执教《我们家的猫》的启发,我们可以从其他课文习得各种各样的写具体的方法。例如,从《翠鸟》(第一自然段)学会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表达形式;从《争吵》知道通过写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事件写具体;从《太阳》了解运用“列举数字”与“比较”等方法把说明的事物写具体。
二、读写互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读与写之间的联结点,就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抓住的一些训练点。读写结合,的确有利于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
片断二:理解猫“古怪”的性格
师:谁知道“古怪”当什么讲?
生:古怪就是和别的猫不一样。
师:那人跟人一样吗?(众生:不一样)我跟你们老师一样吗?(众生:不一样)那我就古怪?(众笑)不行啊。谁再说说,什么叫“古怪”?
生:很奇怪。
师:咦?很奇怪!今天老师怎么把我们带到这里来上课?于是你就古怪?不行。
生:与众不同。
师:你跟班上哪个同学一样吗?(生摇头),那你就古怪?
生:我觉得是有时好,有时坏。
师:你说的倒是有点沾边。但还没有把其中的意思完全讲出来。不过不碍事,等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具体描写大猫“古怪”的三方面表现。在理解猫的“尽职”时,老师设计了三道填空练习,用三个( )心来尝试概括猫尽职的三种表现。1.屏息凝视——(专)心;2.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耐)心;3.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决)心。]
……
师:看看这三个方面是拿什么词联系起来的?
生:用“可是”。
师:这三个方面用了几个“可是”?
生:两个。
师(板书:老实 可是 贪玩 可是 尽职。)你看看,每句话的结尾都有一个语气词,是什么?
众生:“吧”。
师:(在两个“可是”下面写上“吧”)老舍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你看这样一来就知道“古怪”是什么意思了。
生:说它老实吧,可是它又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它又很尽职。
师:你说这只猫怎么样?
生:这只猫老实、贪玩、尽职,有点矛盾。
师:对!有点矛盾,就是有点摸不透,说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谁再说说?
生:这只猫性格多变。
师:对,性格多变,捉摸不透,这就是“古怪”的意思,就是让人摸不透,说不清。
我们看到,侯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猫“古怪”的性格,调动了多种手段,进行了多层次的训练。首先调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自行尝试解读,接着联系课文找到描写猫“古怪”的三方面具体表现,然后通过填空练习和句式练说等语言训练来巩固学习的成果。经过这一番的咀嚼消化,理解运用,把饱含作者情愫的词语和句式咬准了,读明白了,文章这部分的内容就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思路和表情达意的韵味也同时体察出来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填空练习很见功力,既是对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又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语言及思维的双重训练,由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自觉表象活动和言语活动的发展,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多读多练,厚积才能薄发
以课文为例子,从读学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如果只局限于模仿参照教材寥寥几篇文章,读得再深,解得再透,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不可能提高。因为厚积才能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没有潮涌的文思,生花的妙笔。多读多练,是学生丰富语文素养,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积累越多,语言经验才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也越准确,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出口成章。
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举一反三,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举三反一,开阔眼界,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