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在阅读
现实中,许多人好奇名师成长的秘密。
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从这种角度讲,与其一味模仿名师的讲课方式,执着于背诵名师的授课教案,不如从最根本的成长路径开始,在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系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读过12位名师的成长简介,名师都有着过人之处,尤其是阅读方面。虽然他们的成长经历、所教学科、个性禀赋各有不同,但他们为我们读什么、怎样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在写作中,我刻意发掘名师难忘的读书经历和有趣的读书故事,力求每一个文字都能平滑地走进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产生化学反应。同时,我也希望读者能从感人的细节中,体会到当年名师们捧起一本书时的心境,体会到他们那些终身难忘的阅读体验。
我也刻意将名师们的阅读方法区分开来,力求在凸显他们读书特点的同时,反映出不同成长年代名师的读书感悟、不同学科名师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性情。在领会相对丰富的阅读方法后,读者或许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发现阅读的乐趣,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例如,于永正老师读书做到了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他那里,阅读为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与素材,也让他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终在教学日臻完善,甚至上升到艺术与美的层次。
程红兵老师喜欢质疑,面对种种教育怪象或乱象,他的观点常常振聋发聩。他的读书特点是不轻信、不盲从,习惯做比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思想或汲取或批判,最后都成为沉淀为自己的教学或文章素材。
钟志农老师是少有的将阅读与人生规划结合在一起的人。未来10年读什么书,读到什么程度,他都缜密规划,其读书的热忱与毅力令人钦佩,其“十字”阅读箴言更是耐人寻味。
闫学老师一边阅读,一边写作,总结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读书经验。成名之后的她读书依然勤奋,提出了许多鲜明的阅读主张,她的专业成长之路可为许多年轻教师借鉴。
周益民老师从民间文学中汲取教学的养料与灵感,拉近了童谣、绕口令、颠倒歌等传统文化与儿童之间的距离,为小语教学带来久违的新鲜气息。
……
某种程度上,12位名师就是12种不同的阅读风景,或粗犷或细腻,或壮观或绮丽,或起伏跌宕或静若止水,但都是一种震撼,一种启迪。
2年过去了。
这2年也是我潜心阅读、系统学习和收获最多的2年。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读儿童文学理论家、北师大中文系教授浦漫汀的资料。她告诉我从教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她着实下了许多笨功夫,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一一采访了冰心、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严文井等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家的交流让她受用终身,甚至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其实,记者也好,教师也好,成长最快的路径就是多与名家对话,在聆听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感受了他们的修养学识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短板,找到前行的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