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术江的日志

聂术江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书生活 生活常态

聂术江
分类: 教学
更新于: 2017年1月14日 07:33

梁漱溟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的人分成两类,一类在搞学术,另一类在解决问题。”我很赞同先生的话,也很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党的领导,因为我就是我妈口中的“书呆子”。本来该归于“搞学术”一类,但命运眷顾,让我做了一名小学老师,这样我就成了一个得以教学安身立命,又有时间看书搞学问的人。

在世人眼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并不是一个值得人们羡慕的职业,我们与乡村父老朝夕相处,基本上是一群乡村里的文化人。“寄蜉蝣于天地”以莹莹之火,仰皓月之光芒。然而,我们选择了教书,就如同一群行者,走在人生取经的大路上,就像《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走路并不可赞,但一走就走了十万八千里就值得感叹了。

我觉得每一个小学教师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三尺讲台度寒暑,一支粉笔写人生。当我目送退休的老师离开的时候,没有看到过一丝的抱怨和失落,而是充满着眷恋,满满的眷恋。甚至有一个老师不拿一分工资,来学校做义工教书,校长和他说钱的事,他就满脸无辜的说:“我是来看孙子的,顺便讲两节课拿啥钱。”这个老师叫孙建桥是我的老师,现在在学校教四五年级的英语,也是我的同事。我们平时聊天他总是说:“教学习惯了,爱和学生相处,就是读的书有点少,觉得怕耽误了孩子们。”

读书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我的心中。许多大学问家都害怕自己变成教书匠,而我渴望当一个“教书匠”,教书能教到“匠”的水平也是不容易的。必须深刻挖掘自己的潜力,打磨自己的光阴。而这种打磨的利器就是前人的思想和经验,满满的写在书中的道理。

每天周五的第二节课,是我读书最认真的时候,因为上午的第四节课是我们班的阅读课,下午的第一二节课是我的作文课。我总会把三节课要用到的内容备好,而我备课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读有关阅读指导的书籍。刚开始,是在网上乱找,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找到一种像样的方式。后来,观摩了唐山市的“阅读指导课”的比赛,就在那几节观摩课上,学到了阅读指导的基本方法,但对内容的选择上不甚了了。

后来,我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了窦桂梅老师的《小学生必读书目》,浏览完题目,我就决定以后阅读课就读这些内容了。本本都是好书,既然前人做好了工作,我就不用再去甄别了。于是,每天的第四节课,我们班的教室里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一个四十左右的男教师在和四十七个小学生一起看绘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看的绘本并不是窦桂梅老师推荐的那几本,因为农村小学的孩子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绘本,家长们也不愿意让孩子们上课看漫画书。

有家长和校长说:“语文老师上课不教拼音写字,领着孩子们看漫画书。”我就拿着一本《我好害怕》,一片一片的翻给家长看,告诉他们这不是漫画书,这是给孩子们进行思想和心理启蒙的书,在欧美非常流行。

渐渐地,家长不再反对也不看好,好在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不错,家长们也不去较真了,我和我的小朋友们得以继续在教室里面看绘本,第四节课的阳光很好,正好可以射在讲台的边缘,每每看着如饥似渴读书的孩子们,我就有一种平静而又祥和的感觉,我也爱上了童话书,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读童话故事。

那时候,我们没有钱买书,我们就捡校园里的瓶子和班上的废纸卖,孩子们再努力也捡不到多少废纸,加上收破烂的唬弄孩子们,我们的收益就不多了。于是,我把自己攒下的私房钱也拿出来混在一起,这样我们就有了一笔小小的资金。那时,我们还学会了网购,因为县里的新华书店,并没有几本我们想要的书。我往往要坐车去县城取快递,因为快递只送到县城。上班时间,校长是不允许去的,我就节假日去取书。美好的日子渐渐地过去,我们也读过了厚厚的几摞书。

后来,我们读书的问题,轻松解决了。我做梦都没有想到,2012年,我校建立了一座省二级图书馆。局里给图书馆配发了7000多册新书。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自由读书的好去处。120平米干净明亮的阅览室,琳琅满目的各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幸福的读书生活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一批受益的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上了中学,努力要考试考得全班第一名,因为,考得全班第一名的学生可以到我家,在我女儿的书架上任选一本书作为奖励。孩子们很争气,孙铭苒考了全校第一名,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到我那选书的缘故。

我看的第二种书,就是为下午的一二节课做准备的书。这么多年,一直是叶圣陶先生的《作文论》。淡绿色的封面,已经变得灰黄。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本书很一般,很枯燥。我选他的《作文论》来读,主要是他和梁漱溟先生一样,是大农村,大语文的建设者。老实说,就是他的名气很大,这么大的名气的人,写的书一定错不了。还有小学时,还读过他写的《荷花》,好像也叫《诗的材料》,由于时间关系,记不清了。

开始读的时候,没意思的很,觉得很是老一套,没啥新意。但往往教学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要去书中查一查。现在,这本书的功能就好像一本说明书,说明怎样教作文的说明书。上作文课的操作流程和方法,虽然也还是真情实感什么的老一套,但我们对着老一套只是看着熟了,并没有真正掌握。前段时间,工作坊交流的时候,周继伟老师推荐我读管建刚的书,我还没有时间去读,我想一定也是相当不错的。在读《作文论》的同时,我还读了另一本《作文教学内容新论》,是谁写的我都不记得了,好像说的是中学生作文,后来就放弃去读了,因为我的学生们都写日记,不用为作文内容苦恼。

自从有了叶圣陶先生的书,我上课就得心应手了。放学以后,我的兴趣仍然在读书上,人们总说老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我却一点这种感觉也没有,什么叫牺牲呢?每天领着工资,跟学生一起过纯净的生活,这也算牺牲?而且,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

    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家务上,能抽出的一小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了。我读书和别人一样,往往是随性而读,兴致来了,就可读个通宵,兴致去了,往往就不再翻书本了。“年与时驰,志与日去”,一晃15000多个日子过去了,我读书的收益小的可怜。不过,读书脉络还算清晰。上学时,我喜欢路遥,读《平凡的世界》、《人生》,还有一本不是路遥的,当时人手一本的《穆斯林的葬礼》。我觉得路遥充满了正能量,不是一种虚伪和应付,是一种真正的、纯粹的正能量,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生命没有给路遥时间让他繁冗。而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去纯净。

    后来,我就迷上了钱钟书的《围城》,心向往之。我觉得,钱钟书先生书里的人物与我的生命有相同之处,书中方鸿渐疏懒,卑微。与我的生活有某种天然的暗合。而内心的正直、孤傲、不与社会同流合污,正是我此时的心境。后来,年岁渐长,觉得有些可笑,笑对围城,我觉得才是钱先生的本意,里面的许多文字我都能背诵,但现在想起来,背诵的内容毫无意义。有一些东西,无意间刻在我的生命里了,那些东西不知是有益还是有害。

  再以后,我就读曹文轩和周国平,一直到现在。对二位先生的敬仰,我已经统统写在云集教育和北京大学合办的唐山“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曹文轩研究”工作坊里了。两位先生让我渐渐懂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精神,活在当下,每个午后,望着学生远去的背影,每个夜晚,打开橘黄色的灯光,让我的精神如同一片浪花,翩翩起舞,凝聚疏散,在语言文字的洗礼中渐渐茁壮。

    对人生的期盼渐渐清晰,有学生教,有书读,有体贴的妻子,有争气的孩子,有一群优秀的同事。有人把我的这种生活叫做安贫乐道,我嘻嘻的笑。其实,我心里清楚这就叫做“幸福”。

    作家史铁生写过“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祥。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好好读书,好好教学,善待家人,善待同事,好好活着。因为我们真的很幸福,活在和平而又渐渐强大的祖国怀抱,读书,作文,心理都多了一股底气。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3)
  • 轩宗宏
    师范生的心路历程啊。
    2017-01-25 20:07 回复
  • 冯翠红
    “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好好读书,好好教学,善待家人,善待同事,好好活着。因为我们真的很幸福,活在和平而又渐渐强大的祖国怀抱,读书,作文,心理都多了一股底气。” 赞同!!
    2017-01-16 12:03 回复
  • 聂术江
    我的工作总结。
    2017-01-15 1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