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国胜的日志

翟国胜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与任伟、李小慧老师商榷《跑竹竿舞》一课的几点思考

翟国胜
分类: 随笔
更新于: 2016年7月16日 06:06

       拜读了2012年11期《七年级耐力游戏——跑竹竿舞节拍》一文,学习之余,略有感触,谈几点自己的拙见,希望能与老师们共同商榷。
一、目标达成与课时安排
       每节课都是该主题单元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课时计划中应标出是第几次课 ,让学习者清楚。竹竿舞的节奏性强,强调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目标中应体现合作意识的培养,打杆同学、跳杆同学及打、跳杆同学三个方面的节拍必须一致,这是保证跳竹竿舞顺利进行的基础。意志品质的培养表现在不怕苦与累,而并非不怕 “夹脚”等伤害事故,体育教师就是学生安全的“守护神”,让学生玩的安全,玩出健康,以上两点应该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

二、跑竹竿舞的节拍
       本文的标题是跑竹竿舞的节拍,因此应该交代清楚,是“开开合合”的两拍一动还是跑步节奏的“一拍一动”,或者传统的“开合、开合、开开开合”的节奏,要知道看教案与现场看课是有区别的。打杆同学的形式是滑竿还是打杆文中有必要做一下说明,让观者明白。
三、正确把握练习密度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体现学生练习次数,确定课堂练习时间是否合理的标准。本课主教材是“米”字形跳法,学生在跳杆过程中路线呈一圆形,这种跳法形式比较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存在问题是因为受竹竿长度的影响,两根垫杆也占据了一定场地,“米”字形摆好后剩下的活动空间就比较小了,学生练习时很难进行多人跳,跳杆次数受到影响,相应课的练习密度就小了,达不到课的主题—耐力游戏的初衷。另外,打杆与跳杆是享受不同的乐趣与健身效果,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让打、跳杆同学做一下交换,更能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此环节采用“米”字形跳,可能与耐力游戏主题产生矛盾,很难达到预计的平均心率。
四、准备活动与放松练习
       竹竿舞的准备活动应侧重上下肢关节的练习,而结束部分建议加入竹竿类游戏,如 “抬花轿”等,贯穿“一物多用”、“一物巧用”及“一用到底”的原则。
五、场地器材
       选择平坦的场地,做好防护的竹竿以及练习中需要的音响设备属于场地器材的内容,而口哨与运动服装一样都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物品,不必写入场地器材。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