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高效课堂之门的钥匙
打开高效课堂之门的钥匙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说,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最形象的隐喻就是穿越玉米地。第一,看谁最先穿过玉米地,那就是速度问题。第二是谁掰的玉米最多,那就是谁收获最多,获得知识最多,就是效益问题。第三个问题,那就是谁身上的伤痕最少,那就是安全问题。只有三个方面同时具备,课堂教学的才是有效率的,才是有艺术性的,才实现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才真正走出了低效和无效的怪圈。
我校全面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认真地学习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有关理论,并积极地在课堂实践中去创新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去尝试,既反思又有总结,有成功也有失败,一系列问题也是使自己迷惘困惑。
困惑一:放不开学生。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验,我总感觉心理上不踏实,自我认为课堂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对问题再补充和强调。这也许是应试教育中的通病吧。考试就要高分数,没有高分数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我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徘徊、犹豫不决,不敢真正地放开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重新又回到了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中。因此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学生自主研讨的成果,结果又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
困惑二: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根本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读不透课文,读不出感悟,生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就变成了低效课堂,甚至是无效课堂。虽然教给了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内容和问题以及读书“六字诀”,但学生读在课外,缺乏有效地监督,部分学生就流于形式了,甚至书上是空白的。
困惑三:潜能生不开口表达,学习任务不能认真完成,导致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困生变得更差。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一再要求组长让潜能生先说,多给他们机会表达,可潜能生由于性格原因和自信心的不足,确实就是不开口,或表达不够准确、完善。课堂毕竟时间有限,久而久之,学科长和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耐心,不让他说了,从此这些潜能生就变成了一名看客了,有时候开一些小差,干脆不参与讨论了。
困惑四:拘泥于形式,追求模式上的完美,致使自己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复存在。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上永恒的主题,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如果问题设计时,没有给学生课堂上读文本的时间,那么文章中的许多东西是读不出来的,更无法去感悟。现在的矛盾是,花时间读了,展示时间就不足了,学生读文收获的感悟就不能充分表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走进书海,寻找破壁途径。《教师的宣言——让课堂说话》、《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怎样上出精彩的语文课》等,这些书籍犹如及时好雨,滋润了我的心田,为我指出了“有效课堂”的明路。
策略一: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在个体上有不同的差异,短期内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老师的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在认识上不能急功近利,要放眼未来。在学习方法和兴趣培养上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老师才会彻底丢掉心理上的包袱,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挖掘出他们内心“狼”性的学习期待,从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让他们求知的欲望燃烧得更加旺盛,进而就让自己“懒”一回吧。
策略二:结构化预习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问题发现课的推进,也就直接关系到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体现。我班一大部分学生还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一段时期内利用教辅资料照抄照搬,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不会思考和感悟了。我们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学习材料,将自己的学习感悟与教辅材料相融合,预习中咀嚼出“自己的味道”。
策略三:任何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而高效课堂重点要求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时重点放在潜能生的关注上。只有把潜能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高效课堂才会在学生,教师,家长的内心深处扎根,生长,高校课堂才会真的最大效益化。潜能生学习和心理上有障碍,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志向等方面的因素,让潜能生能够小组中受到尊重,安排学科长或优生采取“兵教兵,多帮一”的形式,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分配问题时让学科长尽量给他们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平时,我也注意多建立和他们心灵间的对话,从家庭、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真体会出班级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策略四:课堂上一定要解决好读书和问题展示时间的分配问题,要时刻提醒自己对时间的掌控。如果课文较长可以选重点段落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或进行简单的表演,使学生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完成生成单时,可以围绕问题再对文本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对帮助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反而还能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这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课堂节奏的掌控,在起初时还要掌握在老师的手中,所以老师要加大对学术助理的培训力度。课堂要随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节课只要让学生能自己去解决好1--2个问题或字词的理解和对课文的初步感悟,这也就是收获,不要非得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完,看起来课上完了,但生成单完成的效果还是不理想。有些课是老师一直展示着自己,我觉得不是在上课,而是再“秀”课,一节看起来很完美,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尊重学生才是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魅力所在。课堂要精,要实。
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于农民,车间对于工人,战场对于士兵。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喜欢、调动学生参与、学有收益的课;我们教师应该用全部责任心、爱心、智慧、激情,去创建富有活力、充满民主、饱含激情、优质高效的课堂!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