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的日志

张晓芳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听高启山老师讲座有感

张晓芳
更新于: 2016年4月20日 09:26

新学期伊始,有幸聆听了高启山老师的《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教什么”的思考》,初听只是觉得高老师见解独到,会后再次回味才觉得他的见解之中有着“平民化”的血统,不是什么高调大论,而是真真正正的能指导我们教学的“法宝”。

一提到阅读,往往会让人和读课外书联系,从而觉得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老师而言这是一件很难掌控的事情,所以让人一提阅读就“让而却步”,不能长久的坚持,但听完高老师的讲座之后,思绪豁然开朗,疑惑也解开了许多,高老师把阅读和课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借教材之力助学生能力的增长。

高老师认为:教学生读课文,训练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其中高老师提到的比较阅读,让我心里一亮,原来课文可以这样教。高老师举例说到《为人民服务》一课,说实话我也曾讲过这篇文章,面对这片课文我不知从何讲起,总觉得它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思想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高老师却从另外一个视角给了这篇文章全新的解读,《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既然是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毛泽东完全可以写成一篇悼词。高老师说他在讲这篇课文时,首先呈现的是根据当时情况,根据张思德的故事,写的一篇悼词。学生读后,自己发现悼词与《为人民服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针对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此时的不理解,不再是关于文字方面,而是关于内容方面,关于《为人民服务》与悼词的不同之处。我想这样的处理能使学生体会到文体上的不同之外,也能通过比较对课文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高老师对文中第三自然段是这样处理的:在这一课中很多段落运用了一些关联词语,这些词语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却强调了句子意思的条件,清楚地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重点研究一下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些词语用得有哪些好处。

1、学生读文。读后,再读删改过的文字: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2、读后比较,讨论,原文的文字,在于其、在句子关系上是如何富有逻辑、意思非常严密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关联词语的重要性。

这样的比较比枯燥的讲解课文效果可想而知。高老师通过对教材的增、删、调、改,再与原文比较,把抽象的内容化为了比较对比,更易于学生理解,真正做到了活用教材,不脱离教材,同时又使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但要达到高老师这样增、删、调、改的水平,还需要自身苦下功夫:从教材上下功夫,真正了解教材;从学生上下功夫,真正了解学生特点,真正了解学生能力水平;自身多读书,多积累。

高老师在讲座中还提到要在赏的过程中教学生写,用比较的方法抓特点写作,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观察,再有就是有“一文多改”……这也使我反思了自己的作文教学,虽给学生讲了该怎样写怎样写,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稿写上来之后,看完对有不足的再讲再改,有的学生一直处在作文修改之中,这样却落下了进度,到作业检查时只能匆匆写就。这也是我最为困惑之处。

高老师的讲座之后在网上搜到了他的个人工作室,其中有许多好的文章,我会一一拜读,从中吸取能指导自己教学的精髓。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