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的日志

刘丽娟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刘丽娟
更新于: 2016年12月11日 20:45

假期终于到来了,有了空闲时间,正好可以认真读几本书,充实充实自己。我首先看的是王晓春老师著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最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封面上的“聪明”二字,虽然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对于聪明的渴望却比较强烈。带着好奇心便开始了阅读。读完后五味杂陈,感受很多。

首先,从内心更正了我的初衷,王晓春老师著写此书并不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智商,他认为“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同理,聪明的教师也就是善于思考,思维灵活,有良好的思维方式的教师。王老师还认为“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我非常认可王老师的看法,作为老师,每天面对几十位学生,教育教学琐事不断,不认真思考,多方面思维,怎能解决好事情,管理好班级呢?我们每位老师可都是在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但王老师似乎并不这样想,对我们的辛苦工作也不同情,他说“教师们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这叫单向思维”,“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虽然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王老师这样直白的陈述,独到的见解,一时也让我语塞,不知说什么好。平时,我们还自视甚高,对自己不余余力的工作很满意,如今王老师这样当头一棒,真不知怎么办了。好在王老师又说了“从思维角度切入,和老师们一起学会‘认识自我’,这比了解学生更重要”,并且在书中通过90个案例讨论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先“破”后“立”,对我们的思维进行了剖析和研讨,以利于我们学习和提高。

在文中的这些案例中,有一些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比如《那一条红红的丝带》,是说一个优秀的六年级班长娟子,将暑假作业落在了奶奶家,开学时交不上,怕影响自己在老师心中十全十美的印象,便自杀了。文章写得很凄美,我是流着泪读完的,但这个案例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第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我们要教育学生心胸开阔,面对问题要豁达,积极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平时不能光赏识,表扬,还要适时冷落,犯了错误同样批评,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文中的娟子同学就是平时没有受过挫折,脸皮薄,死心眼,才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舍弃了生命,实在可惜。第二,教师面对学生要真实,并敢于出错。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十全十美”,但教师和家长也应让学生明白,追求完美是可以的,但绝对完美并不存在。教师在日常中,要朴实的面对学生,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使孩子了解到教师也有不完美的一面,也有出错的时候,错了就改呗,让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形象转变为可信赖的朋友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文中的这位老师就是因为在平时太追求完美了,并以相同标准要求学生,才发生了娟子的悲剧。

再如《一年级的孩子就让我没办法了》这个案例,是说一个刚入学的一年级小男孩,上课不会听讲,乱动,不尊重老师,哭闹,迟到,不写作业,家长不配合老师等等。给我深刻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校低年级也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同样苦恼。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很喜欢王晓春老师的点评。虽然我一直认为王老师的见解独到,文笔犀利,可有时个别观点吹毛求疵,一点也不体谅我们一线教师的辛苦。但在这里的点评却让我感到很痛快,终于觉得王老师说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替老师做了主,并且对此事件进行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对于这样的孩子,教育方法是:一,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指导家长改变溺爱之风。二,研究孩子成长史。三,教育要有梯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攻”,一步一步来。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虽然对于王老师提出的一些观点仍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对于王老师还是非常喜欢的,觉得他是一个理性而执着的学者。从整册书中,我感到王老师是想让我们教师学会“认识自己”,学会“遇到问题时,在矛盾中思考,刨根问底的思考,在思考中反驳自己”,并将“有一定道理的思路在头脑中进行整合,融会贯通”,不要让思维定势影响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并善于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教师。

谢谢王晓春老师,让我读到一本好书!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