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典故(31——50)
每日一典 顾兔(31)
兔,亦作“菟”。《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后因用作月的代称。李白《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阳乌,太阳。
每日一典 情不自禁(32)
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项王〉惟眷眷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宝玉〉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
每日一典 中庸胡公(33)
《北堂书钞》 卷五十二引晋·华峤《后汉书》 曰:“胡伯始为太傅,时年八十……练达事体,明解朝章,虽乏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为之语曰:‘万事不理问伯始, 天下中庸有胡公。’”《后汉书·胡广列传》亦载。后以此典称官吏办事谨慎,老成练达。
每日一典 风马牛不相及(34)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汤显祖《南柯记》第二十九曲:“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古文观止》:牛走顺风,马走逆风,喻齐楚不相干也.后世则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风马、风牛”等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邹韬奋《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几种论调》:“其实民主政治与‘散漫无政府状态’是风马牛不相及,乃是一种极寻常的常识.”
每日一典 止于至善(35)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每日一典 朋党(36)
为私利而互相勾结。《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晋书•郤诜传》:“动则争竞,争竞则朋党,朋党则诬誷,诬誷则臧否失实,真伪相冒。”后专指排斥异己的结党宗派。如唐中叶有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宋仁宗时,欧阳修、尹洙、余靖等也被人指为朋党;欧阳修曾作《朋党论》以自明。
每日一典 长颈鸟喙(37)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明·瞿佑《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既已灭吴,以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逸乐,浮海而去。”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每日一典 哀哀父母(38)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每日一典 内助之贤(39)
《宋史•后妃传上·序》:“内助之贤,母范之正,盖有以开宋世之基业者焉。”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夫妇》“鲍宣之妻,提瓮出汲,雅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窥御激夫,可称~。”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每日一典 东施效颦(40)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每日一典 得鱼忘筌(41)
《庄子·外物》:“荃 (筌)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后以此典形容目的达到后就忘了原来凭借的事物; 也用以指忘情、忘我等。
每日一典 外遇(42)
指婚外的不正当男女关系。亦称“婚外情”“出轨”,女方也叫“红杏出墙”。项笃寿《今献备遗•周新》:“有商自远归,未抵家,日暮。恐独行为盗所掠,潜以其资置一祠石下。至家,妻问之,商告以故。旦求之,无有也。诉于新,新曰:'是必而妻有外遇也。'鞫之,果然。”
每日一典 出笼(43)
原意:馒头、包子等蒸熟后从笼屉取出。如:刚出笼的包子。常比喻某种不好的事物出现,如不好的作品发表、伪劣产品上市等。唐杜淹《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诗:“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我清清楚楚记得,那是延年兄头一回参加我们聚餐的事,我也抽过刚出笼的仙鹤牌。”
每日一典 呆若木鸡(44)
《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每日一典 盗憎主人 (45)
出自《左传成公十五年》《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被郤锜、郤犨、郤至谮害杀死)每朝,其妻必诫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因以“盗憎主人”比喻奸邪的人怨恨正直的人。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马援传》:“初,(隗)嚣遣臣东……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主谓 比喻坏人忌恨正直的人。语出《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章炳麟《狱中答新闻报》:“逆胡挑衅,兴此大狱,~,固亦其所。”△贬义。多用于心理方面。也作“盗怨主人”。
每日一典 ]狡兎三窟(46)
狡猾的兎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现在用于贬义。语出《战国策•齐策四》,记载,冯驩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每日一典 孤臣孽子(47)
同“孤孽”。《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孤臣:古代帝王所不太亲近的、孤立无助的臣子;孽子:古时称不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旧时指不被重用而顽固地效忠于其君上的人。
每日一典 挥汗成雨(48)
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象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语出《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祍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后也形容出汗很多。如:挥汗如雨。
每日一典 不可同日而语(49)
指双方大不相同,不能相提并论。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汉书•息夫躬传》:“臣与禄(公孙禄)异议,未可同日语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洪觉范》:“公痴叔诗,如食鲥鱼,惟恐遭骨刺,与岐山猪肉不可同日而语也。”
每日一典 缘木求鱼(50)
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方式、方法完全错误,不可能达到目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云笈七签》卷七O:“作者之意,既其如彼;后学之见,又且如耕田种稻,缘木求鱼,期于有获,难矣。”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