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老师王君的课把我上跪了
特级老师王君的课把我上跪了
德州十中,王君老师,一节《木兰诗》,让无数人倾倒,这其中就有一个我。
我不由自主地就进入到王君老师的课堂中,当课上到欢乐处,我微笑默叹;当学生朗读到动情处,我热泪盈眶;当王君老师写的华章经学生的口铺排而出,我击节赞赏!在这节课上,王君老师就是《木兰诗》,《木兰诗》就是王君老师,在这里人课合一,在这里王君老师化身为木兰,娓娓地诉说。我越发深刻地意识到我距离王君老师,这中间还隔着万水千山。王君老师的课的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还”。
还诗歌以本来面目
这是一首民歌,节奏活泼,朗朗上口。这样的文本最宜朗读,王君老师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读,一下氛围就起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都忍不住跟着拍起手来。
整堂课朗读贯穿始终,由最具王君特色的各种分组朗读,轮读,错落读,添加相应的内容读,对比读,齐读,王君老师把读几乎演绎到了极致,整个一堂课书声琅琅。
还木兰以本来面目
木兰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我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围绕着一个词“传奇”展开,把木兰解读成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女子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这两者的合体于是构成了木兰这个英雄的传奇。而听完王君老师对木兰的解读,我才知道我的解读是多么的浅薄。
我曾经猜想过王君老师也许会围绕着“女郎”展开,谁知我还是猜错了,王君老师找到了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字——“我”,所有的与会者都感觉大吃一惊,听王君一番话,才如梦方醒,连身啧啧。
可不是嘛?正如王君老师所言,中国历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都是扭曲的。大概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在《诗经》中还好一些,女性基本都与爱情有关,或追求,或被伤害,或被抛弃。第二种情况是只要女性一出现,都与暴力有关,这样的女性往往是伤害者,或者被伤害者,比如《水浒传》中的三位女性,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还有母夜叉孙二娘。再比如三国中的貂蝉,他们要么男性化了,要么成了男人的附属品,总之从来都没有成为过她们自己。第三种女性就是妓女,许多最美丽善良最多情最坚贞的女孩都是妓女,比如私奔的红拂女,比如血溅桃花扇的杜丽娘。第四类、被男性化的女性,比如穆桂英,比如梁红玉,比如秦良玉。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性别已经被严重异化了。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真正在以“敬”的态度写女性,所以《红楼梦》成为了四大名著中最出色的一部。
但是《木兰诗》这首民歌却能够反复地突出我——“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木兰始终没有失去自我,而老师的高妙之处就是能够从文学和美学的高度教语文本,抓住这首民歌最大的亮色,还木兰以本来面目,把木兰当成了人,更当成了女人。
买某种程度上,老师思想的高度,就是课堂的深度,信然!
还课堂以本来面目。
真正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动情,而且要让学生动思,享受到智性的快乐。整堂课,王君老师聚焦点在“我”上,采用矛盾分析法,抓住矛盾本身——木兰是金戈铁马的英雄跟木兰的诸多女儿情态反复朗读,反复对比,对比矛盾,一次对比一次觉悟,一次对比一重天。在对比中学,最后总结矛盾,我们恍然发现越矛盾,越和谐,矛盾就是和谐的一部分。
为了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王君老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说话的模板,具体如下:木兰不仅仅是保卫国家的壮士,她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女人。她是 ,从
中我似乎看到 。给学生一个抓手,学生会还你一份课堂上的神奇。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欲望,表达的渴望与生俱来,只不过很多人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上表达的欲望慢慢地退化了。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那真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回答妙语连珠,异彩纷呈。甚至当王君老师说女孩子就要培养自己的一颗爱美之心,要学者打扮自己。刚说完,一位女生立刻站起来,目光灼灼地看着王君老师,说:“老师,我同意你的观点”。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的灵气太需要如王君老师这样的人来唤醒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还语文以本来面目
语文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语文的本来面目就是生活啊!在这堂课上,王君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找到了花木兰这个“我”且让学生明白在这个世上,我们要承担很多责任,对父母,对社会,对兄弟姐妹,但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自己,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讲课讲到最深处,就是自我的言说;讲课讲到最深处,语文课就是一种形式的生活;讲课讲到最深处,我们的学生会懂得怎样更好地活。
- 所有评论(2)
-
王枫语文课上应是书声琅琅!2017-04-10 10:49 回复
-
赵雪花矛盾和和谐是一体的,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智性的学习的快乐!生活本身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是自己智性思维的过程。陈老师总结的真好!2017-03-13 0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