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辉的日志

刘智辉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接纳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长

刘智辉
分类: 读书
更新于: 2016年12月9日 10:01

——读李希贵校长《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西方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魔鬼,他有一大一小两张床。逮到个大的放到小床上锯短,逮到个小的放到大床上拉长,最后每个人都一样。在学校里每当听到孩子千篇一律的回答,我就不禁想起这两张“黄金床”。有时候因为敬业,有时候因为热爱,反而纵容了过度的教育,孩子身上刚刚萌芽充满生机的枝枝杈杈,常常过早的被冠以“旁逸斜出”而遭扼杀。那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整齐划一中泯灭了个性,都可以成批输出,把不同变成了相同,看似教育的成果,其实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他自己,就要接纳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长。

读了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我豁然开朗。这本书记录的是北京十一学校改革历程的感悟。李校长在书中尽情的阐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爱心、尊重、平等、理解、个性、创造、倾听、放手。关注每一个孩子,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生涯规划进行选择,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因材施教的命运从教师的手上转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选择之下,每个孩子焕发了自我潜能,发挥了自我价值,最终成就自我。

一、关系大于教育

斯宾塞曾说过,“不要希望儿童有大量的美德,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结束了。”李校长也说,“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如果没有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你的课堂讲的天花乱坠,又有谁听呢?“亲其师,则信其道。”

如果教育不能创造一个令人欢畅的氛围,再好的良苦用心也会大打折扣;如果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再好的铺路石上也不会有学生踏入。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唠叨,“我都这么讲他怎么还不会呢?”孩子的心不在这,什么能听得进去呢?

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导方是教师,但也必须承认,判定师生关系质量的权力都在学生手上。只有学生认为他和你的关系很好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我一直记得每年学初接到一批新的学生,我会在第一节课让他们做自我介绍。我在课下背座次表。第二节课就直接点名,被叫到孩子眼里的惊喜在无形中消除了师生的陌生感。一个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都是有效的沟通手段。当学生喜欢你,教育就很简单,也很有力量。

二、放手才有更多的机会

在传统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的。统一的课程、按部就班的活动、一刀切的做法充斥着校园。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们丧失了活力,缺失了动力,当然就不会有责任。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情做出的反应。”我们一直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启示。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选择,找到那些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他的责任感就会越来越强。

记得有一次举行朗诵比赛。由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和方式,自行组织,效果让我惊叹。形式多样,环节流畅,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人生是一枚硬币,一面是选择,另一面就是责任。当孩子有机会进行更多选择的时候,他也就学会了负责任,也是他自己的动力。

三、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十一中的校园里有一个重要的机关,叫做学生咨询中心,老师负责帮助学生理清人生方向和职业目标。允许孩子不断更换自己的目标,在课程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心中装着大目标,孩子们在选择中学会了成长。

李校长和学生共进午餐,会见师生,孩子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问题来自于生活,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并能被人倾听、接纳、实施。这才是真正的尊重与平等。

十一中的各种活动及其形式让我们艳羡,很多一部分就是孩子的想法。你希望看到什么,什么就会越来越多。当我们能倾听这种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学生想法,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就会诞生,创新精神自然也会在校园里蓬蓬勃勃。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一届的新生里,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多或少的闪烁着些许个性的亮光。但我们每个教育者的心里都有一个理所当然的主张。希望用我们认为最正确的、最有效的那个方式,把他们变成一样的“好”孩子。但事实是经常让我们产生挫败感。我们忽略了一点,作为一朵花,它的花期可能是不同的。如果不能成为一朵花,那就做一棵草。不要希冀它开花,但它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以个性化而存在的。没有哪一种方式对所有学生和所有内容都是最佳的。所以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个体选择不同的模式。在教学中,要学会等待。孩子选择与形成习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所以我们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静候花开。选择了适合的方式,才会有更高的效率。

《面向个体的教育》里面的每一句话,平实中蕴含着实践的精华。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创设最民主的氛围,让每位孩子都最大限度地成为自己。要因材施教,关注不同个性孩子的成长。只有不同的学生在校园里有不同的潜能释放空间,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个个性飞扬的青春校园。教育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做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那就是幸福。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