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明的日志

郭天明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郭天明
分类: 心得
更新于: 2017年1月3日 14:06

语文是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要想学好各门功课,就必须先学好语文,而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那么,学好阅读有哪些好处呢?

第一,阅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助力。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包含此理,就能感受到林海音在《爸爸的花落了》中所要表达的父女之情以及父爱的伟大。

第二,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的途径。语感是指学生在瞬间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其中瞬间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课文的语法、主题和写作特色等。通过阅读特别是反复阅读,学生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复述课文,分析课文,把握主题。 

第三,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手段。无数事实证明,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借助阅读教学。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词汇,才能进行仿写,才能有所创新。 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每做一篇阅读,我都会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这篇文章,将问题在文章上找出,然后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问,要求学生用原文回答问题,经过对几个学生答案,我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将答案进行摘取精要部分,总结出答案。我也经常鼓励同学们,答案就在原文中,提高同学们学习和练习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高效课堂式的阅读课,也会让学生们觉得不再枯燥,反而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意味着我们不再靠“加时间、拼体力”,损害老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好的教学成绩,而是站在未来的角度、站在人本的角度、站在发展的角度采取了的,为师生的发展与幸福,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并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目标。要想将阅读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首先应该走高效课堂阅读模式。但是,作为享受高效课堂的响应者,我们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的唱着“独角戏”。而学生根本就没有用心去读这篇文章,无法叙述故事情节,不能找到主要人物,也不能准确的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所要表意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师很难掌握高效课堂的尺度,有时学生的积极性确实是调动起来了,但是,课堂纪律确无法掌控,乱成一片,像菜市场一样。

第三,学生自律能力差,把小组讨论的时间当成自由散漫时间,而且把回答问题的权利全部托付给小组长,其他同学充当旁听的角色,根本起不到小组讨论所要的效果。那么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培养他们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第二,课前精心准备,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作为老师你的心态就得返老还童,得了解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得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那么,作为老师,你所要准备的教材、教案、教具就要做到知识容量适中、材料新颖、教具与众不同,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课堂”。当然,“玩”也不是无限度的玩,而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顺利完成阅读目标。

第三,课堂上学生是主角,但不是尽情的去唱吧。
    让学生成为主角,首先让学生们知道,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并不是完全的“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毕竟孩子们的能力还有限,所以作为配角的老师,不要有“偷懒”的想法,一定要掌握好度。以免出现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们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说了算。如在文本的朗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节课结束,竟然不知道老师要求完成什么任务。

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主角?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如在讲授叙事文章时,找学生扮演角色,加入适当的动作、神情和语言描写,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要叙述的道理。

第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第五,再精彩的课堂也不能失去基础。

再精彩的课堂也不能失去基础,不能只强调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而忽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统一,才能实现真正的快乐学习语文的现象。

第六、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第七,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波斯纳曾提出的关于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因此反思在各项教师的教育行为中,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学生也应该及时进行反思,查找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说,新知的学习既需要结论,又需要过程。过程是结论的手段和支撑,结论是过程的升华和归宿。当学生经历一定的数学学习过程之后,头脑中或多或少会形成一些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肤浅的,甚至是不够准确的,它们离结论的形成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绝对不是“水到渠成”。 显然,联结“过程”和“结论”的这一活动过程正是学生的反思过程。通过反思,学生才能将原来散乱的感性认识提升为整合的理性思考。因此,在新授课中创设反思情境是学生获取数学结论的实际需要,是归纳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思路的必经过程。

阅读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