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是向上的齿轮
好几年了。社会上对中学课本删减鲁迅文章的问题一直莫衷一是。前几天朋友圈里传的《鲁迅终于滚蛋了》,如今想再查看一遍,发现也因“此内容因违规而无法查看”。鲁迅从弃医从文的那时起,就一直争议不止,一直触动着统治者的神经。
可是,无法否认,是他,在封建礼教制度中看到了“吃人”二字;是他,在动荡的年代里奋笔疾书,猛烈地批判着国民党的丑陋行为;是他,在漫长的黑夜里高呼“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誓言。正是他——鲁迅,不满社会现实的黑暗现状,拿起笔杆子冲向敌人,冲破一个时代。
不必说那个时代愚蠢的人类和“人血馒头”的疗效,也不必说有多少个祥林嫂怎样在封建礼教下卑微凄惨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单是他那些一针见血的杂文,就足以让社会掀起狂澜。
鲁迅的杂文都贯穿着“哀”和“怒”两种基本精神,而笔调大多以讽刺为主。事实上,鲁迅为人幽默,洞察力强,谦虚待人。如书中《论“他妈的!”》《论睁了眼看》两文,观点敏感,语言辛辣,但更显示出作者的机智幽默,并且直穿“敌人”的“死穴”。《论“他妈的!”》一文中鲁迅把国人常说的脏话提升为“国骂”,然后引用俄国的类似情况来加以对比,指出发明这一句话的人物“确实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个卑劣的天才”。人们不能蔑弃扫荡我的余泽和旧荫,而硬要去做别人的祖宗,无论如何,总是卑劣的事。鲁迅指出:“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这恰恰道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论睁了眼看》一文,作者点出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懦弱,这也是其小说中经常反映的国人的一种劣根性。文中写道:“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文章的题眼为“睁了眼看”,实际上讽刺的是我们缺乏勇气不敢正视前方。刚开始我以为作者又把政治拉上了,但看完全文才发现文章所批判的是中国文艺,尤其是封建性质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状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读懂鲁迅的文字,不难,但要读透,恐怕不是件易事。每看此诸如形象的讽喻时,我都深受教育。的确,他的目光超出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是个前卫的先锋实验者。
哀国人不幸,就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窘迫潦倒,却无计可施。有时,不幸是自找的麻烦而非恶势力造成的,关键是心态问题,但作者最感悲哀的莫过于国人心态摆不正。他揭露了无数次丑,如《二丑艺术》一文里,鲁迅把国人的丑比喻成二花脸艺术——身份比小丑高,而性格比小丑坏。如此彻底的尖锐的讽刺,无非也是打自己人屁股,让自己人反省。
鲁迅“毒辣”的文字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许正是这样,他的文字才一直备受争议。纵观我们文坛,又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说真心话写真心文呢?即使到现在,“哀国人不幸,怒国人不争”也是我们道德修养中甚是宝贵的一环。
不满是向上的齿轮。读完《鲁迅杂文选》,更能感受到鲁迅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对那个时代发出了控诉,以英勇无畏的胆魄走在觉醒者的前列,以力透纸背的文章呼喊沉睡的中国人,以一支笔划破那黑暗的天空,让麻木的人看到光明的样子。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