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的日志

李鹤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幸福点灯(1251)——让“行”植根于教育的现实土壤

李鹤
分类: 我的文章
更新于: 2016年9月29日 21:11

这个月,我们“叙事者”共读的是《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书比较厚,近六百页,前面的看的细一些,后变得有些内容就是走马观花了。尽管这样,但也非常有收获。

陶行知原名陶之行,为了践行一个“行”字,后来更名为陶行知。他将王阳明的“知是知之始,行是行之成”更名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书中,陶行知反复强调的就是“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劳力上劳心”。而反观当今的教育,大多的学校的学生只是为求知而求知,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说到底,就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升学而学习。陶行知所提倡和践行的“行”字已经不见了。

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不少时候我们还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捡麦子、掰玉米、拾地瓜、拾棉花、拾地瓜干等等农活都干过。在我刚刚从教的时候,我们还常常组织学生去爬山、去远足、去参加社区活动。就在前几年,我还亲自带着学生到社区服务,在公路两旁捡拾垃圾。但最近几年,就连这样的活动都没有了。一方面,上级反复强调所谓的安全;另一方面,学校也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旦有学生出校门活动,要请示了镇领导,再请示县领导,从不敢妄自行动,否则,一旦有什么安全事故,就吃不了兜着走。因此,学生从到校到过双休之前,完完全全被圈在学校内,什么社会活动,什么实践活动,统统与学生无关。学生只管学好书本知识就OK了。

很多的教育领导和老师们也都知道,学生获得的知识,一方面来源与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时间和生活是我们知识来源的不竭源泉。苏霍姆林斯基创建的帕夫雷什中学,就非常注重学生实践,非常注重把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他让学生亲自耕田、栽种、植树、收获。创造了全世界学习和效仿的学校。陶行知也是这样,在晓庄小学,他让学生注重从劳动中获得知识,让学生自食其力。他说:“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的生活,受整个的教育。”

反观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学校,现在学校的学生,不能不说在不少方面所得到的所谓知识是狭窄的,是有缺陷的知识。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年代,回到陶行知的年代,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真正的知识,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让“行”真正植根于教育的现实土壤。

2016年9月29日星期四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