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点灯(1272)——不老的心态
前几天,还有春寒料峭的感觉,冬天的衣服还不敢卸下。仅仅才几天,就已经是春意盎然了。柳树绿成了一片,各种花次第开放,其他树木也开始顶出嫩嫩的芽儿。小麦已经半尺高了,远远望去,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一切把春天渲染的愈来愈浓了。
上个月最大的收获是读完了三本书:一本是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本是谢云老师的《读书照亮教育》,一本是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并且每本书各写了一篇读书感受,还是感到很知足,很有收获。
另外,受卜老师之托,修正编辑的《论语别裁》少儿读本小学高年级版《<论语>里的人情味》也初步修正了一遍。还差5篇就全部完成了。
上周日,我们相约去曲阜听台湾唐教授的《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我早晨4点半起床,梳洗早餐后,就骑上电动车去30多里地县城搭张荣伟老师的车一块前行。由于急着赶时间,就只戴上半截手套出发了。早春的早上,还是比较冷,特别是手指头,冻得麻酥酥的。但中午时,气温就上升的很快,脱下外套,还感到有些热。
上午九点钟,我们听到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唐教授、高教授等四人以对话的方式娓娓道来,并不断启发和引导,我感到还是收获颇大。
第一讲是文化走入时代,先要走入文化。孔子的教育是国学教育,更是精英教育。而要使文化走入时代,就要有逻辑思辨能力,就要有知见、品格、能力,就要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典籍到底在讲什么。也就是说,你要发展中华文化,就要回到典籍中,对中华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并不断寻找自身缺点,反省改正过失,提升见识,像牛一样学会反刍。
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是让人厌倦学习,使人缺乏好奇心,单一化、局限能力,潜意识认为答案是只有一个。它是一种单脑训练,减掉了人的思考能力。而西方英美等教育特别注重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爱恩斯坦说:“教育不是对知识的学习,而是训练脑袋去思考。”
第二讲是有关客观心态。他说孔子整个的教育过程是从博学到审问到慎思到明辨到笃行的过程。一个人要具有比量的智慧,要进行全脑开发;要走出象牙塔,学会沟通的能力。
虽然,有些地方听不明白,无法解透,但还是给我不少启迪和教益。
昨天,应我之邀,卜老师和他的公子我们一块去二龙山捋榆钱。我们自带酒菜,在山上野餐。赏花、赏景、捋榆钱,品佳肴美酒,别有一番风味和情志。
昨天,在一微信群中,一朋友对我说:“我看着以为是帅哥呢,原来是老头子。”我哑然失笑。第一次被人称作老头子。是啊,我也年过半百的人了。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问起年龄,我说我五十多了,他们总是说我看上去没有这么大,而我总是说我心态好。其实,我自以为这应该是近些年不断读书的成效——不断读书会使人心境变得陈静、安然,能够看透之前看不透的很多东西。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之前疑惑或生气的事情,也能够心平气和,坦然相对。
心态好了,人就会显得年轻。我愿做有活力、有朝气,有不老的心态的老头子,美好自己,美丽教育这片天空。
2017年4月4日星期二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