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和知识谁更重要 ——读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在译者前言中,译者说:“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是啊,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够好,那么他学习的知识越多,本领越多,将来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学习应变成儿童的一种游戏、一项娱乐
现在,在以应试为主流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学校、教师为追求成绩,总是一味强迫学生学习知识、完成作业。一来二去,一是往往搞得学生精疲力竭、疲于应付,二是渐渐磨去了儿童学习的乐趣。学校成了一座无形的监狱,学知识成了负担。当然,带给孩子们的是痛苦、是厌烦,是无尽的折磨和无形的摧残。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家庭、孩子的悲哀,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民族的悲哀。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只不过是一批又一批知识的容器,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罢了!无怪乎一到高考完,学生就把所有课本纷纷撕掉,甚至有的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而宁愿走自杀的不归之路。
非常怀念和向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陶行知在《陶行知教育文集》里面描绘的学校——学生可以经常到果园劳动,经常到野外考察。老师和学校非常注重社会实践,学生能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
记得我开始上学的时候,还常常半天上课,半天劳动。我们去摘棉花、掰玉米、刨地瓜,我们去拔草、去施肥、去捡拾瓜干。那时的我们是多么高兴,多么快乐,多么兴奋啊!并且,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得到许多美好的体验和实践。而且,也并没有因为劳动而耽误什么学习。
而现在,学生只要周一走进学校,学校就不敢让学生再外出。为什么呢?安全第一啊。安全这条高压线是碰不得的。一是有什么活动,先要请示镇领导,再要请示县领导,得要上级有关领导批示之后才准行动;二是家长也不答应啊,我把孩子交给你们,是叫他学知识的,是叫他考上高一级学校的,不是去玩的。校长是不愿意找这样的麻烦的,老师们更是没有这样的权力。于是乎,只有把学生圈在学校里,让他们学习所谓的知识,掌握所谓的应考本领。记得几年前,我们还组织学生去爬山,清明节去给烈士扫墓,去进行一些社区活动。近些年,我们学校就连这样的活动也没有了,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成绩,老师的成绩,学校的成绩了!
洛克主张启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应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重视儿童的天性、性向等属于遗传的特质。作为学校和老师,要为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找到一片施展自己的天地……如果那样,我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所谓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多厌学和辍学者了。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就很难有健康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孩子健康身体的养成。健康的身体应该从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就注意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前几天,我看到微信上一个小视频:在寒冷的冬雪天,只穿一件内衣的妈妈抱着赤身裸体的婴儿到室外雪地上,用冷水浇淋一下孩子,然后再抱回室内。看那形象,好像是俄国的妇女。看她们的样子,好像不是第一次,应该是经常这样做。如果从婴儿就开始不断的锻炼,我想到孩子大一些,更是不会惧怕寒冷的了。而我们现在的孩子,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飞了。冬天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冷着、冻着。但越是这样,越是常常要患感冒。现在,孩子一旦感冒,就会赶紧吃药、打针,动不动就开始挂吊瓶输液。而这样的孩子,体质往往会越来越差。而那些农村的孩子,在冬天整天疯玩疯跑、东奔西颠的,反而健健康康、壮壮实实的。
现在的不少学生体质越来越差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原因一是从小体质就差,二就是在学校里也很少锻炼。特别是到了初中,学校、老师一味的追求成绩,就连体育课也被无情的剥夺了。明明按照上级的要求是每周三节体育课,但也就是在课程表上体现一下而已。检查的要来的时候,就更换上标准要求的课程表;检查的一走,就换上平时使用的课程表。如果找学生座谈的时候,都是教好了的一律的说假话。像这样搞来搞去,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下降才怪呢!一代儿童的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接班人的身体素质的下降。细想起来,的确值得深思和反省。
再说现代儿童的睡眠普遍偏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小学生的作业,有时要做到晚上10点多,甚至要到12点。就像我们这里,学生晚上睡觉一般要到11点之后。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稍好一点学生,晚上9点多放学后,还要再加班到10点。
从去年开始,我们这里开始实行所谓的“七年一贯制”教学模式(初中四年,高中三年)。要求初中四年提前一年完成初中的课程,为高考提前做准备。这样,从六年级开始就在每一个学期都要提前学习下一个学期的课程,以此类推。弄得老师和学生都很紧张和疲惫,时间上更是加班加点,而这样做的效果却是学生整体成绩的下降。每当想到这些,我总想起一个成语——揠苗助长。
注重品行,为孩子的一生打底
洛克说:“要格外重视儿童的精神的形成,而且须及早形成,这足以影响他们今后一生的生活。”而孩子品行的养成与家庭的影响和教育息息相关。可以说,很多孩子都是家长的再复制品。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挑吃挑喝的现象分外严重,从而导致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
再说,现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的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家长,动不动就拿起棍棒。洛克说:(受罚)“无论需要何种严格的管理,儿童年龄越小越要多用,一旦运用恰当,获得效果之后,便应放松,改为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接受处罚时若对犯错误的羞愧心理不必惧怕痛苦的心情来得严重,那么这种惩罚便乏善可陈。”但很多时候,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乱用惩罚,就会“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秩序”。因此,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慎用惩罚,把鞭子换成称赞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他行为不轨,采取冷若冰霜、不屑理会的态度比惩罚要好得多。因为“他们感到被别人称赞及得到好评,尤其被父母及自己依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洛克说:“最能影响他们行为举止的因素还是那些与之交往的伙伴及周围的环境。”因此,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慎选伙伴,对于那些品行不端的伙伴,要让自己的孩子敬而远之,因为“儿童的行为大半是通过模仿得来的”。
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试想,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家长一味要求孩子读书、学习,怎么说说服力也不强。像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喜欢打扑克。每当课外活动或双休日,我家就是牌场。这种场景,对孩子不能说没有影响,孩子也很早就学会了打牌。
好的品行和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和幸福之源,因此,我们最要注重的是孩子品行的培养。
让孩子会玩,在玩中学习和创造
可以说,游戏是一个人的天性。在远古时候,人们打猎、生活,不就是在游戏中完成的么?就连我们成人都喜欢游戏,乐此不疲,何况我们的孩子们的呢?
洛克说:“他们一次只可有一种玩具,当一种玩具仍在他手中时,不可让他得到另一种玩具。”并且说“这些玩具绝不可以从购买得来”。但现在,各种儿童玩具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应有尽有。而父母,也往往不惜金钱,给孩子买大量的玩具。对照洛克的说法,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另一方面,洛克竭力提倡让孩子自己创造自己的玩具,但这一点应该是很难实现的。但不妨我们在为孩子买玩具的时候,要考虑一下这种玩具具有的创造性。例如积木之类偏重于创造性质的玩具就很好。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和创新。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所有玩具几乎都是自己造的,像陀螺、铁环、毽子等。一块泥巴,一方石瓦,几个石子都是我们的最爱。我们沉在其中,总是乐此不疲。而现在的孩子,手机游戏,电脑游戏成了他们的最爱,这种状况也是堪忧的。不容否认,现在的一代,是对信息化高度认可的一代,但也不能沉入其中不能自拔。如果这样,或许就是垮掉的一代,完蛋的一代。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因势利导,既让他们适应新的电子时代,又要学会为我所用,变不利为有利。洛克说的好:“儿童有所作为,一定要与任何顽梗、虚骄,以及邪恶的事情绝缘。”
总之,在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良好品德形成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拥有美好的品性,掌握好受用终生的本领,为自己的将来,为我们国家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吧。
附件:
单位、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大羊镇中学;电话:13853876627;邮箱:dpdylihe@163.com;邮编:271503;QQ:351574826;微信:dpdylihe。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