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读《朱光潜谈美》
非常欣赏朱自清先生在《朱光潜谈美》序中说的这样一句话:“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拥有一双欣赏的眼睛
我们平时说:“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就是说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前提是得有这一事物存在,凭空想象是不行的。
当然,人都喜欢看美好的事物。春天娇美的花几乎人人都喜欢;面相姣好,有气质、有涵养的美女会更吸引大家的目光。朱光潜老师说得好:“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够拥有一双欣赏的眼睛,就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东西,而你也会生活得更愉快。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你感谢这美好的天气带给你的美好的感受;薄雾笼罩,小雨淅沥,你感谢这美好的情调带给你美好的回忆;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你感谢终于能停下来、安静下一颗心来欣赏自然的美,静思过去的点点滴滴,总结过往的得与失。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如果你能够拥有一双欣赏的眼睛,就会发现更多孩子们身上优点:调皮的活泼可爱、天真烂漫,沉静的文静安然、静若处子;好动的有激情,有创造力;沉默的好思考,有独特的观点。成绩好的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上进,努力进取;成绩稍差一点点的热爱劳动,喜欢歌唱……这样,在你的眼里,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你的眼光中多了赞许、多了肯定,于是也就多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这样,你就不会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斤斤计较、大发雷霆;这样,你就不会为学生的成绩差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
多了赞扬,多了肯定,就多了鼓励和表扬。于是你就多了从教的快乐和满足,孩子们也就多了成才的希望和成长的快乐。“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以美的眼光看问题,就会有更多美好的东西。
无所而为,静等花开
朱光潜先生说:“无所而为”。不去刻意的追求,不去过分的奢望,顺其自然,耐心陪伴,静等花开。
朱先生说:“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做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兴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联系我自己,这几年,潜心于实现我的“读书、行走、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读书,不停写作;美丽行走,拓展空间;美好践行,美好课堂,美好孩子们。自己不再患得患失,无所事事,并感受到了从教的快乐,教语文的快乐,从而也带给学生更多美好的语文学习的理念。
比如我在这两年毕业班语文教学中,特意每周拿出一节课来上成“分享课”或“欣赏课”,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了汉语言文字的内含和丰厚意蕴。学生和我都得到了在之前的语文课堂上所得不到的许多美好的东西,受到许多的启迪和教益。
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祈求。”
朱先生说:“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事物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美。”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一味的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成绩,不惜采用各种变本加厉的手段,不惜牺牲自己和学生的休息时间。这样的教师,即使教学成绩好一点,也不会得到做教师的愉悦和满足。因为他忽略了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只是为教学而教学,为生存而教育。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美好行走,跳出圈外看教育
另外,距离产生美感。我们要常常跳出圈外来看世界,不要“把厉害认得太真”。
比如这几年,我常常走出去,参加一些有关教育的活动,如吴国珍、王丽琴等老师组织的“勇气更新”活动,张文质、谢云老师组织的“教育行走”活动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让我的眼界更为开阔,心胸更为宽广。这样,让我常常跳出圈外来看教育,看到了教育更多的风景,领略到教育不一样的美。
不少人对我每个假期常常自费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不理解,说是这是拿着钱找罪受。但他们不在其中,领略不到其中美妙的风景,感受不到身心愉悦和满足。他们不知道,我所得到的都是精神的东西,都是心灵的东西,都是花费金钱所买不到的东西。他们就像惠子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我就是庄子说的那样“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也非常欣赏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恋芳草”,非常欣赏“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俗语。这几年,我渐渐体悟到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的教师,如何做自己,如何做有意义、有价值的快乐、充实的教育。
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美好自己,美好课堂,美好学生,美好教育。这是我努力坚持和不断追求的,这也是我眷恋教育这块芳草地的最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你能够体悟到教育的美,体悟到从教的快乐,你才能够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当然,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位教育人,你才能够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当然,现实是残酷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今教育的现实就是一味的追求所谓成绩,甚至到了变本加厉的地步。像我们这里,学校为了成绩,不惜加班加点。特别是学生到了九年级毕业班,什么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统统让路于文化课。学生是早上不到6点起床,晚上要学到10点钟,课外活动还要加一节课。双休日也就不过了。
很多时候,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是改变不了现实的。我们能做的,也许只能是做好自己,尽力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尽力交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就像谢云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能够“营造局部的春天”。
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就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痛就是我们自己的痛。我们所思考,所要做的就是让这种痛更少一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温暖的心尽力抚慰教育的痛,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从而不失我们作为一个教育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赤子之心”。
在当前的教育格局下,我们应该能够做自己愿意做的、喜欢做的一些美好的事情;我们能够在自己的狭小田地里,开垦出一片美好的田地来,播种自认为美好的教育的种子。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才能够做到像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现在,我可以自豪的称自己为一个读书人了,因为近几年我一直坚持读书。每当晨读的时候,我总是拿着一本书和学生们一块大声诵读。我喜欢这样美妙的场景,我喜欢这样的感受。我愿做“一半诗人,一半匠人”,做一名教育的艺术家,美化自己,美化学生,美化教育。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慢慢走,欣赏啊”。我也会慢慢走,慢慢做自己;我也会慢慢欣赏自己的佳作,慢慢欣赏自己作为教育人所描画出的一幅幅美景。
有人说,我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我现在承认这一点。我45岁加入1+1教育博客后,才开始读教育教学之类的书,开始慢慢悟到把“读书、行走、践行”作为自己的教育信条。我相信“玉汝于成,金石为开”;我也相信洒下汗水,馨香自来。朱先生说的“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我愿为自己的生命史添加完美的作品、完美的人格。
附件:
李鹤:现为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学校“山核桃”文学社和《山核桃》校刊主编,1+1教育博客《旅途周刊》编辑,主编《文言文精析趣读80篇》一书。多篇文章在《山东教育》《中国西部》《江西教育》《中华校园》《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近几年来,以“读书、行走、践行”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方向,不断引领学生读书。特别开设“欣赏课”和“分享课”,力图教出中国“最美的语文”。
单位、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大羊镇中学;电话:13853876627;邮箱:dpdylihe@163.com;邮编:271503;QQ:351574826;微信:dpdylihe。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