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国的日志

高爱国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让 心 动 起 来

高爱国
分类: 小论文
更新于: 2016年7月16日 14:55

禅宗五祖曾问:“时有风吹幡动,是风动?是幡动?”六祖慧能答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也。”

有言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风吹幡动是事实,心动是意念,心动与否不能决定风吹幡动这一事实的有无,因而,“仁者心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错误的。的确,上面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强调世界物质性的同时,又辩证地告诉了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同是在荒原上走路,有人会哀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也有人唱赞:“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荒原的景象是确定的,这属物质;而人的感受却是不同的,是什么导致这截然相反的感受呢?是心,因为心动的方向不同。谓言“仁者心动也”,无理乎?

再如,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验:视而不见。为什么明明确实存在的物质,在我们头脑中业已投出物像,却造成“视”而“不见”的结果呢?因为心未动。虽然风吹幡是不变的事实,但心不动却会视而不见。不见,它的存在对人自身来说有什么价值呢?虽然它对一个人没有价值,对其他人或事物会有价值,但人毕竟不同于其他事物。人是生物,人是动物,人是万物之灵。“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地方就是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雨果语)”。其他生物,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自然求得生存,而人则要主动去改造自然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得生活。因为人的特殊地位与要求,所以人总是根据事物对自己的价值来判断事物的性质。如“害虫、益虫”的分类。其实,就自然法则来讲,每种生物都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做着它本能的事,本无所谓好坏;但人的意识是能动的,于是以己为中心划分“害、益虫”。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样的逻辑的。因此说只有“仁者心动”,发现“风吹幡动”时,它才是有意义的。

海伦.凯勒曾警示我们:不要熟视无睹。只因一颗心不动,而看不到周围多姿多彩的世界。我想这涉及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真的,朋友们,让心动起来吧,“仁者心动”,才能发现“风吹幡动”,而“风吹幡动”也才是有意义的。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