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
近期阅读了郭淑岚编著的《教师成长之路: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习总书记提出的好教师“四有”标准等,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功与否,关键是角色定位是否正确恰当。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是质的飞跃。基本定位:我是一名教师了,而且是一名年轻教师,是一名不太成熟的教师。
2、自觉加强学习
(1)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和高中教材的陆续更新,需要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的知识也在不断增多。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
(2)加强学习,提高学识水平,是树立威信的重要桥梁。年轻老师的权威主要来自学生心目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敬意,而要想得到这种敬意,则时刻要遵循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马卡连科说过“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时,那你就会看到所有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边。”年轻教师正好利用大学刚刚毕业,语数外政史地都有所长的优势,和学生们共同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们敬佩老师的知识渊博,老师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是一位睿智的决策者,赢得他们的信赖。如我校语文教师陈友杰,可以背很多文章或诗词。我的高中教师,上课基本上不看书,可以背诵长篇文章,学生非常服气。
关于学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要求:
一要真学,要多拿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起早贪晚),自觉学习,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了解其它知识;既要当好专家,又要当好杂家。
二要管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我们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一书,很有指导性和前沿性。书中是这样解释新课程的:新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三要讲究学习方法,要把“学”与“思”、“思”与“行”结合起来,汲取知识营养,掌握理论精髓,感悟人生真谛,理清工作思路。“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要相信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方法。教师要有层出不穷的办法,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3、摆正心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工作是一个比较清苦的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全心全意把它干好。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它当做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干。当然,我们当教师的也是人,也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一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们的烦恼就烟消云散了,奥秘是什么?就是我们肩上承担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塑造心灵,培养人才。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分亲疏。我们的出发点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学生未来着想,转化一个较差的学生与培养一个好学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不要好高鹜远,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要得过且过,混日子。发牢骚是青年人的大忌,要相信耕耘总有收获,付出总有回报。魏书生说过,待遇跟低的比,干劲跟足的比,生活跟过去比。
4、做到为人师表
素质教育要从道德教育入手,道德教育应从怎样做人入手。那么究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就是纯粹的人,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高尚的人。陶行知说过,“你想当好先生吗?那么你先当好学生”。师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常说“打铁先要身板硬”、“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师德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邓小平同志谈教育时指出:“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同志式的关系。”现代学生喜爱的老师是:形象佳、气质好、有品位、有智慧。
关于师爱,谈四个问题:
(1)关注未来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真诚的师爱来自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爱祖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爱学生,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教师应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教育和关怀作为自己热爱祖国的实际行动。学生,只有学生,才是祖国的未来。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追求高超的教育艺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别,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真正做到奋斗三年,无悔一生。
(2)甘愿付出
甘愿付出,以奉献为乐;不怕困难,以奋斗为荣。这既是师爱的本性之一,也是落实师爱的基本途径。师爱,从来不把付出和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和索取的筹码;师爱,排斥各种自私的意念,从来不把学生作为私有财产,永远不希冀学生对自己的回报。
(3)率先垂范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我总坚信这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率先垂范,是师爱的最高境界。真正爱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的德行,并要先于、高于、优于一般成员。这种“为人师表”的纯真性、严明性、示范性和教育性,最易激发学生的敬仰、信任、共鸣、向往和效仿,其耳濡目染的特效性是任何教育力量都无可比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光明磊落,无私奉献。不仅在人前襟怀坦白,而且在人后也表里如一,其人格、其品德、其情操令学生钦佩敬仰,以其为范,学之师之。
(4)依法执教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点。教育的发展要靠法律保证,教育的行为要靠法律规范,教育的合法权益要靠法律维护。在现代社会,法律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就存在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就发生在学校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家长间。法律离我们太近了。德育工作者只有依法执教,依法治班,才能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要求,工作也才能处于主动地位。应该懂一点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就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确也有极个别滥施惩罚的教师,名其曰“那是为了学生好”,是“爱学生”,却不知,“爱学生”不是老师居高临下对学生的一种“恩赐”,而是建立在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的“爱”。
例:南方一城市学校,一学生违纪,教师提出三个条件(吃50只苍蝇;50个学生每人一巴掌;教师打50鞭子),孩子选择了第一个。教师让学生去抓。事后教师说“我是为了他们好呀”。你选择了讲台,就同时选择了一生是榜样,是楷模。育人的人要从良心上经常反省自己,“良心是上苍赋予人心灵的无形的法律”。学生有100次错误,教师应该有101次的耐心。
5、坚持“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八字原则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把学生放在与老师平等的地位上;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教育,就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把个性问题品质化,不能把爱心庸俗化,不能把教育模式化。
信任学生。一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二是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要放手让学生做他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情。
理解学生。一要理解他们的言行,既要理解他们的正确言行,更要理解他们的错误言行。这是由学生的年龄决定的。二要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由“懂”到“会”到“通”的过程。由懂到会,有一个“用”的过程;由会到通,有一个“悟”的过程。因个性的差异,学习上呈现出层次性,教师要学会引导。
激励学生。严格管理,正面教育。要学会表扬学生,一味的讽刺挖苦,只能把教育对象推向对立面。北京21中教师孙维刚说:“教师的任务在于把不聪明的学生教聪明,把聪明学生教的更聪明” 。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