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卫芳的日志

石卫芳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让素质教育的华彩乐章在课堂教学中奏响

石卫芳
更新于: 2017年6月11日 17:59

让素质教育的华彩乐章在课堂教学中奏响
玉田县实验小学   石卫芳

    我们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教材的改革,信息社会的到来,这一切不仅把素质教育引向了纵深,而且丰富了它的内涵。在“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信息素质教育愈发重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我校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多年来的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人作为一线教师,对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与成功的体验。
    如果把学校方方面面的教育看成是一条条涓涓细流汇成的提高学生素质的长河,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其中的一条主要渠道,如果说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首交响曲,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它的主旋律。
那么怎样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呢?我的指导思想是三个结合: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相结合,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相结合。我确立的目标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求得最佳的发展。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为了在课堂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边学习边尝试,新的教育理念的充实,促使教学模式的改革——由能力训练型转向素质培养型,使课堂确实成了学生素质提高的主阵地。
一、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它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们培养的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竞争实力的新型人。新型人才的标准首先是学会做人。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是竞争处在不败之地的根基。
    教学中,我向来重视思想情感的渗透,并不断研究学生乐于接受的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形成了自己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三步曲:
⒈课前预习感知
    每篇文章有它的独特的思想内涵,每次课前让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读读课文,对课文的思想有了粗略的感知。例如,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或雪山草地图,或长征线路图,或文字记载,或影视资料。然后读课文,想想当时的情形,这样初步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取向。
⒉课上探究、体味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还需要凭借语言文字的感悟才能挖深,挖透。还是以《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为例 ,课上我放手让学生读书、感悟、交流,学生有的抓住“荒无人烟”、“忍饥挨饿”和通过交流图片认识到长征的艰苦,有的抓小红军的外貌描写“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黄黄的小脸”体会到生活的艰苦。教师相机播放了红军过草地的电影片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小红军的困难处境,为下文小红军千方百计地谢绝陈赓帮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理解作了铺垫。
⒊课后强化
    课堂上的认识还必须和强化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向上的动力,因此,我常让学生把课堂收获与习作结合起来,并把语文教学与班队会、思品课结合起来。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已把握了小红军的崇高品质,但我没有就此罢休,课下又布置学生写《我和小红军比童年》的习作,并利用班会时间交流了这次习作,学生有的想到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小红军的宁死也不拖累别人的精神相比,简直天壤之别,有的说小红军牺牲在草地上,没有过上今天的好生活,我们要发愤学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个个发自肺腑,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至此,思想教育达到了最佳效果。
就这样,良好人格的塑造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自始至终,老师没有一句空洞的说教,可谓“润物无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体验融于教学过程之中,水乳交融事半功倍,学生人格的塑造在类似这样的情境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儿童知道你在教育他时,那么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其正的教育”。
    我把课堂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作法加以总结,撰写成论文《抓契机、巧点拨、重强化》,此论文获河北省第四届“我最得意的一节课征文”评比三等奖,这是对我的工作的肯定与褒奖吧。
二、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它所有目标都重要”。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更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和“土壤”让创新的种子得以萌发和成长,这种环境和“土壤”便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⒈培养创新的兴趣
    培养创新的兴趣,需要创设一种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有疑即问、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情境,我时常这样激励:对于这个问题你没有其它解决办法?谁的答案与众不同?谁的答案更好?谁能说服老师?……这样的语言带有强烈的号召力,长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创新的兴趣。
工作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适时的鼓励必不可少,尽管他的答案不是最佳或不一定可行,但也是一种创新,对其自身来讲有着特定的价值,教师要鼓励,甚至也要给掌声。这是对学生创新兴趣确立的催化剂。
⒉训练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不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创新来自质疑),而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解答同一问题。我采用思维冲击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作法是暂缓作出评价,让学生踊跃发言,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答案,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跳水》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出其它办法救孩子。有的学生说在甲板上铺厚厚的棉被,让孩子跳下来,有的说扔给他一条绳子让他抓住绳子滑下来;有的说请求飞机的援助……方法五花八门,无论它实用与否,学生们都动了脑筋,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⒊展开创造想像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又是以思维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留白进行续说续写:根据原文进行改写、扩写、缩写,再就是写纯想像作文,像《30年后的我》《地球自述》《梦游马虎国》等等。
经过努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日渐强烈,创新的点子越来越多,创新的火花随处可见。更值得欣喜的是我撰写的《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一文获唐山市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征文二等奖。
三、落实实践能力的养成
    素质教育中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重,二者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这里所说的实践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活动,而且要利用多余的课时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像什么诗文朗诵会、故事会、猜谜比赛、成语游戏,手工制作,还有组织参观、走访、调查、按触社会了解社会。
课堂上,我除了把大量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如讨论、辩论、当小老师等,还精心设计一些手脑并用的练习,如学了古诗、课文,配一幅彩画,学了写信和信封,布置学生给远方亲人写封信,自己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寄出去,也可以将自己手头较成功的习作寄给某编辑部;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在安排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取最精彩的内容摘抄在采蜜集上,学生的采蜜集字体端正、设计精美,很有艺术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编辑、排版等综合能力,我每月至少安排学生办一张手抄报,每学期一份自办杂志,学生相关的能力在反复训练中有不同层次的长进。
在活动课上,我们有时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当回小交警,做回售货员,充当小记者,采访不同行业的人,有时还做调研员,我们调查过县城内环境情况,孩子们写出了调查报告,也提出了保护措施,有的还递交到环保部门。
    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与组织下,学生用自己富于创造的双手接触社会,认识世界,初步养成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能够用双手支撑生活并创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信息素质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这一现实注定了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信息素质,这是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
    信息素质,就是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吸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现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传播信息的渠道也相当广泛,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等等。可以说学会使用计算机是获取信息,提高效率的关键,也是信息素质的核心。我校的资源优势——每班一台计算机连接彩电,使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成为现实。
    在教学中,我首先发挥了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关注并喜欢上计算机。我上语文课经常使用计算机(教学光盘),听范读,看插图(有的有动画)看难点解析,做综合练习,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既理解了课文,又对计算机深感兴趣,下课学生围住我,问这问那。我便告诉他们,到计算机课上可以弄懂一切。这样学生上计算机课就非常投入,恨不得一下子掌握它的各种操作方法。
    学生有了初步的计算机知识,掌握了初步的操作技能,很想一显身手。于是我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机会,或课堂上让某个学生演示操作,或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强调可以上网查寻(学生家里有联网的)。到使用这些信息时我追问信息获取的渠道,有的从图书馆的图书里查到的,有的从电视上看到的,有的从广播里听到的,有的从网上查找的。我在肯定大家都能搜集到信息后,鼓励大家寻找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以激发每个同学掌握信息技术的决心。
    为了让学生养成信息素质,我经常布置些自主独创性作业,学生此时是有风的使风,有雨的使雨,各显其能,有的用电脑绘画,有的用电脑完成习作,有的用电脑自办小报,寒假里张小宇同学完全使用电脑自办了一份杂志《校园专刊》,从选材到排版,到背景设计,均像模像样,此项作业受到县现场会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在作业展览中成为焦点。
    素质教育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而学生是素质自我发展的主体,只有以认知学习理论,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摆正主渠道、主力军和主体“三主”关系,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育人目标,才是真正地实现了素质教育。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