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课外广泛地阅读呢?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广泛地阅读呢?
1.立足课本,拓展读
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材料辐射,须找准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联结点、切入点,这也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我们归纳为以下几种:
(1)释疑解惑型。以教材中的疑难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了阅读面。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及鲁迅和革命志士遭反动派迫害的阅读材料出示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理解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而且对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精神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法迁移型。选择与课文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如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后,可参考《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小学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的古诗;再比如学了《秋天的怀念》群文阅读,以一篇文章带出多篇文章的阅读,比如可以拓展读其他有关写母爱文章的阅读。
(3)深化迁移型。教材中不乏名家名著或名篇的节选,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能更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由《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延伸到《三国演义》,由《卖火柴的小女孩》延伸到《安徒生童话》,由《匆匆》延伸到《朱自清散文集》等。
2. 创造条件,坚持读
许多上了学的孩子,手头都有一些为他们所爱读的书报,许多家长也不惜花钱给孩子买书订报。面对这个特点,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总是满怀热情给予鼓励,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一是保证时间。除了允许他们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课本中的课文,也可以阅读课外的书报,还每周抽出一节自习课,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二是布置作业。每天除了布置课内的作业,还经常布置少量课外阅读带有的思考性作业,学习其中的有关表现方法,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助于自己的写作。
三是图书共享。孩子们除了读自己的书还可以和班上其他同学换着读,我还负责把我们班的图书组织起来与其他班级的图书换着读。
3.小组合作,快乐读
这种方法适合小组或全班阅读同一本书。在这儿我顺便说一说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据一位西方的阅读专家曾说过,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年级,还不经常挑战读整本书,那么他长大以后就和可能丧失了读整本书的意志和能力。虽然说得有点过,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读整本书。现在“绘本”逐渐被大家接受,但是还是有人觉得性价比太低,20几页,没几个字,竟然要卖30元,不值。但是西方包括日本这几年为什么大力推广绘本呢?其中一条原因就是让六七岁的孩子也感觉到他在挑战阅读整本书。幼儿也可以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读完一本书。现在的孩子比较浮躁,很难静下来,而让孩子安静下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整本的书,静能生慧,慧能致远。
我曾讲过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阅读的是《玉田历史文化大观》这本书,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的书呢?因为在平时的阅读中,我发现很多孩子抱着一本书读,但不知道如何去读一本书,所以我想教给孩子们阅读整本书方法,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选择一本什么书来指导学生读呢?正好学校图书馆新进了一批图书,其中就有《玉田历史文化大观》这本书,我读了这本书后发现书很适合孩子们读,因为书中所描写的家乡历史和文化,就在身边,孩子们能感觉得到,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来引领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起来也会有兴趣。另外也便于孩子们进行课前、课后的阅读实践活动。 我首先从解读书名、阅读封面开始,
当学生对这本书有了大致了解后,如何读书的正文,我通过重点指导 “伯雍种玉”、“贾兰坡”、“胭脂稻”三个片断的阅读,运用跳读抓信息、浏览做摘记等读书方法进行速读。在这个环节我呈现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图。以家乡玉田辐射开去,如读了伯雍种玉这个传说,知道玉田县名的由来,感受家乡历史悠久。阅读贾兰坡再拓展到其他玉田名人,从而感受家乡名人辈出,从阅读胭脂稻扩展到玉田还有许多特产,感受家乡物产丰富。当学生读完这本书,就辐射成一个圆形。
有了方法的引领,接下来,学生就结合目录选取感兴趣的章节自由结组阅读分工合作阅读,学生先是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目录选取感兴趣的章节自主阅读,比如有的小组对伯雍种玉各种版本的传说感兴趣,有的小组对家乡名胜古迹感兴趣,有的对家乡特产感兴趣,当然也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自由结组阅读,然后再小组内再分工阅读,比如,有的同学想阅读有关玉田介绍玉田大葱大蒜的内容,有的想了解玉田金丝小枣的的介绍,还有的特别想了解玉田胭脂稻怎么有名,当然,学生读得内容可以尽量的多,边读边抓信息边做读书摘记,写读书卡片。读书卡可以是老师或学生自己利用电脑设计好花边或图案,打印出来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动手制作,A4纸的四分之一大小,读书卡最后要写清书名、章节、页码,便于自己或其他人查阅,学生自读后组织小组交流读书卡,我虽然没有读这部分内容,但通过交流,看了他的读书卡,我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小组合作,制作海报。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可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读书成果。孩子们把手中的读书卡做成宣传海报。学生们在制作海报时,兴趣盎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写海报主题,比如,有的小组阅读的是玉田文艺这一章节特别感兴趣,其中有玉田泥人、皮影等文艺方面的介绍,小组内拟定的海报主题就是“家乡盛开艺术花”,阅读家乡特产这部分的拟定的海报主题是“玉田特产声名远播”,拟定主题,孩子们是很动脑筋的,有的负责画花边,有的把读书卡摆成各种漂亮的图案,有的负责粘贴……很快一张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海报在孩子们手中完成了。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学生们觉得“合作阅读是一种享受”。最后全班交流,展示海报。每个小组都争着到前面介绍海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全班学生合作阅读同一本书,也便于教师指导和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当然这要在图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其实这种小组合作,制作海报的方法也可以用在阅读完一篇课文后,这篇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汇编成一张海报,比如给生字扩词,给生字找形近字组词、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音、给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解词、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优美句段的摘录、课文的写作特点、学完课文后的感受等等都可以分工给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每一项总结在一张读书卡上,能力强的就多写几张,粘贴在8开素描上就可以,读书卡粘贴时可以重叠,只要粘贴一面,像翻书似的,如果那位同学认为其他同学汇总的单项不全,可以再补办一张读书卡贴上去。给海报起个标题,可以以课文题目命名,也可以叫“***课知识荟萃”或***课学习收获等等,张贴在教室墙上,互相欣赏,互相观摩,同时还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因为考试时这些知识是要考的。
交流是合作阅读的重要环节,它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它的意义在于,交流形成共享,使合作阅读的成果的扩展成为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个人阅读的不足,又整体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学生这种“自制海报”的宣传方式,既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及对美的鉴赏能力。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到了读书的快乐。
4、开展活动,促进读
(1)课前精彩三分钟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我们都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讲演,把课外阅读收集的小故事、名人名言、谚语、谜语、歇后语或新人新事与全班同学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读课外书刊。
(2)读书成果汇报
定期举办读书成果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由学生代表设计和组织,教师参与其中,在课内完成。活动内容主要是把在课外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收集整理的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交流。主持人尽量为全体同学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传观读书笔记。有的学生能从读过的文章中摘录精美的词语或句子;有的学生会把自己从读书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并画上漂亮的花边或图案,可让本人宣读或学生传看。读记内容篇数多少不限,不给学生加压。学生就不会产生怕写的思想,奖励读书笔记写得好的、有创意的学生,并激发更多的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实现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积极交往互动,又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真正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5、带动家人,亲子读
教学实践中,除了合作阅读过程中的交流,我还特别看重合作阅读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因为我觉得,一个合作阅读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阅读思维的终结,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思维的“惯性”,在整理提升自己的阅读收获上再努力多走一段路。我努力促成学生和家长的阅读交流。我希望学生能把合作对象从同学延伸到家长,把语文阅读带回家中,凭着已有的经验和自信,在另一个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感悟,证明自己的进步。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亲身力行,就能大力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很多家长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只要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事情他们都愿意做。课堂阅读的收获被学生带回家中,形成家庭阅读交流,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后阅读活动的合作伙伴。家长参与中的一个小小的认同,都是对孩子极大的激励。在家长的激励之下,学生对课堂合作阅读表现得更专注、更投入,读得更认真、更有成效;亲子共读是美好的,给学生带来不尽的甜蜜,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与孩子的生活、生命紧密的关联着;阅读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织部分,把课外阅读的触角延伸到家庭,以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6、形成习惯,自主读
教师适时给与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们会觉得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在书的海洋中,抚摸那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籍,翻阅那精美生动的画面,感受那如痴如醉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愉悦。时常沉浸于这种书香氛围,不但有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更好地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陶冶身心。让孩子们轻轻松松阅读,快快乐乐阅读,且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习惯,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而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目的,孩子们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快乐成长。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知所措。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并懂得如何读书,是学生最大的财富,将使孩子们终生受用。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孩子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教师要做个智慧的引领者,让书房连着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弥散着书的芳香。
总之,在大语文观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内教学应走出封闭课堂向课外发展,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阅读的方法,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才能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幼小的心灵,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不断提高。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