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阅读
因为我的感光零件不好,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除了工作必须的专业书以外,我读过的东西十分有限。仔细想来,只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二月河的《九王夺嫡》和肖姆的《拿破仑大转》等,不会超过二十本。中学教师,大小也算个知识分子,不能读书总归是遗憾,势必会落伍!
直到2011年,我拥有了第一步智能手机三星盖世三,其自带的“蜻蜓收音机”开启了我“用耳朵阅读的”生活。用耳朵阅读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其一是省眼,这一点不但对我很有价值,对每一位长期伏案,工作离不开电脑的人都是极好的;其二是方便,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我经常在散步健身中阅读,运动对身体保养,阅读给大脑充电,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乘车旅行也是我难得的阅读机会,来上一两段娱乐节目放松心情,欣赏一两篇美文陶冶性情,聆听几场专家讲座拓展视野,就好像处处有名家陪伴,时时与大师交流,漫漫旅程也变得轻松愉悦了。乘车阅读伤眼睛是大家公认的,伤耳吗?我没有这个体会!第三是快捷,别的媒体我没有尝试过,就“蜻蜓”而言,上边大多数是文化快餐,篇幅短小,便于利用零散时间阅读,十分适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
“蜻蜓”囊括了优秀的国家电台和省台,其平台上分门别类的存放着大量的音频材料。这些节目,可以在线收听,可以在WIFI条件下下载后在方便的时候听。在线收听需要大量流量,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后者,提前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通过WIFI下载,在闲暇之余慢慢品味。
几年来,我读过的篇目不下千余篇,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历史,如袁腾飞讲的《汉末三国》,高晓松讲的《一战前的世界格局》,《探寻真实的蒋介石》等;第二类是国学,孔孟老庄均有涉猎,算是给我补上了经典的一课,我听过100集的《孔子人生故事》,听过《庄子哲学智慧》、《老子哲学智慧》,台湾辅仁大学傅佩荣教授主讲的《易经与人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是管理、励志、心理学类,俞敏洪、马云、白岩松的演讲一网打尽,管理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让我受益匪浅;第四类是自然科学,我听过的有《数学简史》、《近代物理8讲》和《四大悖论解密》等;第五类是文学艺术类,我听过八集的《怎样欣赏交响乐》,听过十集的《跟我学京戏》,今年暑假,我曾用三天30多个小时的时间听完了整部的《狼图腾》(有点无节制,不提倡!)。
用耳朵阅读,我有两条经验与大家分享:
第一条是重点记录,时时温习。每每听到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我都会把要点整理到笔记本上。一有时间,或是工作所需,抑或仅为兴趣所致,我就会拿出来重新把玩,如数家珍,有时还真有那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
第二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听到复旦大学鞠强教授在《管理心理学》中讲到菩萨度众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共事”,顿有一种醍醐灌顶、春风化雨之感,我将其奉为为人处世的原则。著名人际沟通专家鞠远华教授讲的“高效沟通十三招”提出,与人沟通最基本的技巧是赞美,赞美别人要具体,抓住别人感到得意的事进行赞美、借第三者的话间接的赞美等招数,我在实践中都屡试不爽。清华大学夏祯教授讲的“如何向领导请示工作”,“如何主持讨论会”等更是让我在履行教务主任岗位职责的工作中左右逢源。
刚才提到,平台上的音频资料因为是用来听的,一般都短小精悍,具体实用,听过的东西,虽然不可能全记住,但毕竟会有印象,当需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到哪里去找。我给学生作报告,引用《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讲学习要通过演练把握规律,对知识体系达到“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境界;引用《庄子·达生》中“佝偻承蜩”的故事讲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道理,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直以来,常常担心在学生眼里,我“OUT”了;在同事心里,我呆板了;在领导看来,我落伍了。“用耳朵阅读”打消了这一顾虑,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活跃,知识的丰富,身心的愉悦,工作的顺利……更重要的是,它已融入我的生活,使我永葆活力,诗意栖居。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