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环的日志

胡小环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成长的代价

胡小环
分类: 回首
更新于: 2017年5月14日 22:02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代价,正如由爬到走、由走到跑,谁不曾摔过几个跟头。

       我从教课的那天起,总体感觉是比较顺利的。教自己擅长的语文学科,赶上学校被列为全县语文课改试点学校,这对于一个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来说也算是一个机会。于是在学习了宁鸿彬、钱梦龙等前辈的一些教学方法之后,努力的去模仿他们的一些做法,比如宁老师的卡片教学等等。很快,自己成了学校课改的典型,也很快得到了教育局教研室的重视,在我教书的第三年,便举办了全县的语文教学公开课。1988年,我被教育局教研室推荐参加全市语文优质课评比。

       一个成熟的人,在机会面前一定会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于做课,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选材,选择一篇适合自己讲的篇目,有内容可讲的篇目——包括体裁、内容等等;第二个关键环节就是上课之前能保持一种要表现自己的激情——至少有一处独到的设计,以此增强自信心。那一次,我恰恰就这方面出了问题。

       在县局选拔的时候我讲的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得到了肯定,于是我就决定比赛时就讲它吧。从选拔到比赛还有一段时间,我多次试讲,认为已经很成熟了。

       那时的市优质课评比,比现在严肃的多,十来位专家级教师,全是陌生的面孔。课后交换意见,一塌糊涂。那是我从教这些年最惨痛的一次失败,觉得自己丢人了,好长时间自己抬不起头来,最后只获得了纪念奖证书。

       之后,我一直反思自己这节课,为什么自己没有激情,为什么学生沉闷不语,为什么听课老师觉得没有味道。原因在于:其一,新闻这个体裁不适合做课,至少没有小说、散文有讲头儿;其二,多次试讲,将自己和学生的激情消磨殆尽,没有神秘的感,没有求知欲,何来激情。后来再有这样的机会,我就特别注意这两点。92年我在师专中文系参加语文教学模拟大赛的时候,也在班里多次试讲,每次老师同学都帮我指出不足和改进意见,彼此对于教学内容都很熟悉了,怎样让自己保持一种对比赛的冲动,比赛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那天讲的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先生的景物描写非常细腻,通过对柳枝的描写,表现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我抓住了这一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一点绘画的基本功。于是在这里我就设计了一组简笔画,寥寥几笔,勾勒除了柳枝的变化,形象的展示了风的变化。这个环节的设计,大大增强了我的表现欲望,保持了上课的激情与冲动,这节课讲到精彩处,别的班的同学都举手回答问题。我成功了,得了全系最高分。我们系主任给参赛选手只打了一个90多分,那就是我,他坦言,就是因为那组简笔画。

       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代价,现在想起来,绝没有当时的那种沮丧与懊恼,经历了人生好多的成功与失败,当自己真的一步步成熟起来的时候,会把他们一个一个小心翼翼的珍藏起来。

       成功值得纪念,失败更应该记起。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