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的日志

温儒敏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学理分析

温儒敏
分类: 新教材
更新于: 2016年10月14日 08:52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学理分析

作者:汪潮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 9C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都是有理可依,可据可循的。2016 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人教社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隐含着众多学理,值得我们去领会和实践。如果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理之上,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就会理直气壮了。

一、学生的学习之理

教材编写的优劣和语文教学的效率,是建立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的。顺应、利用和促进一年级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状态,是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1.好奇心

初入学的新生,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等都感到很陌生,觉得很好奇。如果教材编写和语文教学利用这种好奇心,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该册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积极而有效地努力。例如:较好地利用了色彩、图画和变形,绘制了图文阅读教材。图文并茂,以图示义,以图解文,是本教材的一大优势,使用本教材要很好地发挥这个优势。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读图的具体指导,在观图、想图、猜图、说图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当然,引导学生对图画的好奇,是基本的,但还是粗浅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汉字、汉语、汉文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最为根本的可以说,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得以逐步提高,是与语文学习兴趣密不可分的。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明显。

2.形象性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对象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与具体情境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教材中绘制了众多的情境图,设计了众多活动情境,是大为有益的。如识字第3课“口、耳、目”的插图、汉语拼音教材的配套图形以及“语文园地”的情境图和思维导图,就十分形象、生动而有趣。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教学的情境性、形象性和活动性。为此,提出教学的“三多三少”:多一点情境,少一点单调;多一点形象,少一点抽象;多一点活动,少一点说教。

3.想象力

一年级新生年龄小,知识少,能力差,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教材编写需要除弊趋利,发挥这个优势。本教材的内容编排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例如:识字教材、汉语拼音教材都有与想象力培养有关的元素。阅读教材更为明显,《小小的船》《画》《影子》《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画家》等都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小学生丰富的想象是语文学习成功之母,理应倍加珍惜和发扬。

二、汉字的构字之理

1.汉字之形

汉字是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最大的特点是以形表意,也就是用其形象符号来表达意思。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中最初的一种当然是“象形”。用“象形”和“指事”的方法构造的字是独体字,用“会意”和“形声”

的方法构造的汉字是合体字。无论就结构还是表意而言,显然,独体字是合体字的基础。

该教材编写以独体字为主,充分表现了“象形字”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汉字字形的演化,让学生看看。汉字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听,都是富有教学意义的。

合体字有笔画、笔顺、部件、结构之分:

(1)笔画。这是参照楷体而规定的汉字形体的最小构成单位,指的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第一册教材后的“常用笔画名称表”罗列22 种。其中最基本的笔画有8 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认识笔画的形状,会计算笔画的数目,有助于指导书写和查检字典。

(2)笔顺。本教材有笔顺提示的要求。汉字的基本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小到大,从左到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等。笔顺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而且能触发众多汉民族文化上的思考,如:以“横”为基,从上

到下,左尊右卑,先人后己,等等。

(3)部件。包括偏旁、部首。汉字中的部件多有表意的效果,它说明此字与什么事物有关,这对于识记汉字很重要。如“钅”,表示与金属有关,“犭”表示与动物有关等。

(4)结构。合体字有多个部件,组成12 种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镶嵌结构。这些应逐步让学生掌握。

2.汉字之音

汉字的字音包含声、韵、调三个要素。汉字的字音不仅传达着字义,而且以其优美的音质、音调及音象,传递着汉字深层的意象和文化。掌握汉字之音,学会普通话,重要的是学好汉语拼音。这对于城市小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学习难点。这种学情应该有所关注,并加以区别对待。

3.汉字之义

(1)无义字。有一部分汉字是没有字义,它需要与另外一个字组合才能表达意义。如: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虚词:“的”“地”“得”。

(2)单义字。只有一个义项的字为单义字。如一些金属、植物、动物的名称,是独一无二的。如识字教材第2 课中的“金、木、水、火、土”和“日、月”。又如识字教材第5 课中的“云、雨、雪、风、花、鸟、鱼、虫”。

(3)多义字。多义字有本义和转义。转义又有比喻义和引申义。在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最常见的是“基本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对基本义的理解和掌握,不宜过多地拓展比喻义和引申义。如识字教材第1 课中的“天、地、人”三个字,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识字,应以本义为主,少讲转义。

三、语文的教学之理

1.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可简称为“四内容”:

(1)始业教育。围绕“我是一名小学生了”,逐步培养教学常规、学习姿势、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基本的教学内容,必须加以落实。

(2)汉字教学。这是一年级上册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理应多花时间。汉字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字形、字音、字义的掌握及汉字的书写和组词造句的运用。写字教学的内容包括写字姿势、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 个、写字100 个(详见教材后的“识字表”“写字表”)。

(3)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教学是一年级上册较难的教学内容,也应高度重视。本教材把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于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两个方面,这是合理而明确的。它包括拼音字母(单韵母、声母、复韵母和鼻韵母)教学、声调教学(四声、轻声和变调)和拼音方法(拼读法和直呼法,以拼读法为主)。

(4)阅读教学。包括初步的阅读姿势、习惯、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这是人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处于一个“阅读规范”的时期。这时起点要低,要求要少,可在以后各册阅读教学中逐步提高要求。

本册教材减少了口语交际的次数(共4 次),这是颇为明智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应以书面语为主。口语交际应渗透在各项学习之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可减少口语交际的专用时间,挤出时间留给学生“写”。

2.教学目标

(1)语文意识。热爱中国语文的情感,喜欢中国汉字,乐意用汉字、汉语、汉文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如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喜爱语文了,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2)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习(习作)、写(写字)等方面。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的本体知识,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对象和目标所在。第一册是起始学习,目标应按“起始”定位,不能拔高要求。(3)语文过程。都说“语文是慢的艺术”,要“做中学”。一般来说,语文学习的效果不是速成的,而是逐步积淀而成的。所以,语文学习过程重于学习结果。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活动过程中真实的发生:课前教师要有过程意识;课中要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课后要指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本教材采用的“连一连”“做一做”“展示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3.教学策略

一年级开始,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并把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策略贯穿小学语文教学整个过程。根据笔者的初步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四核心”分别是:

(1)习得语文知识。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最本质的素养。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习(习作)、写(写字)十个方面。一般来说,小学一年级新生更重要的是字、词和听、说,而最为核心的是“字”。识好字,可以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习作打好基础。所以,小学第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应以汉字的“听、说、读、写、用”作为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并以此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主线。可以简要地说,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是“汉字”教学,识字是“重中之重”。为此,本教材在“语文园地”中专设了“趣味识字”“日积月累”“书写提示”“字词句运用”“展示台”等栏目。

(2)训练语文思维。语文思维是借助“语言文字”的思维,这种思维把语言和思维联系起来了,是语文学习深度和效率的体现。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要关注和训练思维,主要思维类型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等,主要思维品质是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为此,语文老师要经常采用以下三个策略: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基于语言的比较教学、基于学情的差异教学等。思维训练要从一年级起步,引导小学一年级新生朝着语言和思维共同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行。“语文园地”已有“我的发现”的栏目,建议增设“我的疑问”“头脑风暴”等栏目。

(3)渗透语文文化。知识是短暂的,能力是长久的,文化是永恒的。本册教材的编写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当代文化、汉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这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汉字文化的渗透为例,有三个基本思路:其一,渗透汉字的字理。字理者,造字原理、规则也。如“六书”原理及现代汉字结构规律。当然,了解字理并不是枯燥的文字讲解,而是要把汉字的字理知识与汉字字形、精美的图形结合起来理解。其二,渗透汉字的演化。要有选择、有步骤地展现汉字诞生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以通俗的语言解释其字形、字义的变化,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每个汉字的意义。当然,这是有机渗透,并不是逢字必讲其演化。一节课选择一、二个重点字即可,有所渗透,逐步积累。其三,渗透汉字的故事。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汉字故事,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化习俗等,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形成。

(4)培育语文习惯。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人生。培育小学生语文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坐立的习惯、识字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说话的习惯、读书的习惯、交流的习惯、询问的习惯、质疑的习惯等。

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育应注意三点:一是讲清习惯的基本要求。一年级新生对学习习惯尚无概念,教师的先行讲解是必须的。二是记好习惯的基本步骤。适时的记忆习惯的程序和要点是有益的。三是练好习惯的基本规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才能真正奏效。

四、教材的编写之理

1.教材结构

第一册教材的基本结构:始业教材“我上学了”3次→识字教材10 篇(前后各5)→汉语拼音教材13篇→阅读教材14 篇,另加“口语交际”4 次、语文园地8 个,还有“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共50 余篇(个)。这样的编排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课文

篇目数量还可进行增减调整。如汉语拼音教学时间过短太快,可能农村的小学生掌握不好。另外,阅读课文14 篇偏多,一年级上学期是起始教育阶段,任务多时间短,阅读教学可能会匆忙走过场而失去实效。

2.教材特色

本册教材的编写逐步改变了过浓的西化现象和洋化色彩,还原了中国汉语、汉文、汉字教材的本色、本真和本义,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之魂。这不能不说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一个转折和一大进步。

(1)“中国风”。本册教材具有明显的中国历史风味,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例如:课本封面的中国风筝,课文《对韵歌》、文中插入的长城图、国画、歌谣以及国粹京剧的男女脸谱和服饰等。

(2)“中国人”。本册教材体现“立人”中国风貌。如:课本的第二句话“我是中国人”,并配有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和少数民族儿童图,表现做中国人的自豪感。阅读教材还专门编排了《升国旗》一课。这绝不只是一句口号和一篇课文,而是教材所体现的一种强烈的价值导向:学语先立人。

(3)“中国字”。本册教材的核心问题是“汉字”。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对汉字教学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先识部分汉字,再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后排阅读教学。二是加强汉字笔画、部首和笔顺学习。三是加强汉字的书写教学。为此,在教材的八个“学习园地”中都安排了“趣味识字”和“书写提示”。建议本教材适时适量增加一些国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3.教材创意

(1)教材呈现序列的变化。最有创意的是教材呈现了“先识部分汉字后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的序列。这样编排的好处:一是“汉字优先意识”,突出了汉字学习的重要性;二是减少了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三是体现了汉语拼音服务于汉字学习的地位。这是目前语文教学界研究新成果的运用。

(2)教材呈现内容的变化。本册教材加强了汉字的书写,重视了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笔顺。这些是以往旧版教材有所忽视的。本教材较有新意的是安排了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如设计了课文配图、情境图和思维导图,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活动中参与学习语文。

(3)教材呈现类型的变化。本教材设置了全新的学习类型“和大人一起读”。俗称“大手拉小手”。共安排了6 篇文章,分6 次组织对学阅读活动。这是一种“对学”或“互学”类型,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一起读,可以是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也可以是学生和其他成人一起读。它的意义有三:一是发挥成人的阅读辅导作用;二是构建成人和儿童的阅读共同体;三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2)
  • 何咏梅
    教材编写合理,受益匪浅很赞
    2017-02-21 13:11 回复
  • 聂术江
    教材编写用心良苦,还需要老师们、家长们和全社会的配合。
    2016-10-13 17: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