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怡的日志

王健怡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王健怡
更新于: 2016年10月31日 09:44


      作为一名教师,自己阅读经典固然是必要的事情,但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经典书目,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外优秀经典文学作品,从中享受读书快乐的实践活动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担起这一重任,让孩子读好文章。

一、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兴趣”是他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那么如何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呢?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

我主要是以讲故事诱发兴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比如我在讲“阔”这个生字时,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东汉末年,杨修在曹操部下任主管。时逢相国府修造门楼,当门梁修建竣工后,曹操亲自来查看,看后,他一言不发,只向手下的人要了笔墨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后,便拂袖而去。此时,在场的人弄得摸头不知脑,不了解曹操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于是他们请来杨修。杨修看后解释说:“曹相国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吗?他嫌门太宽了,因此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这就是‘阔’。”众人一听,方才明白曹相国是借门作的一个字谜。后来,这个门楼重新改建后又请曹操来看,这次曹操果然满意了。学生们对这个字印象深刻,我还借此机会告诉他们曹操和杨修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我国的四大名著,激起了他们对名著的兴趣。如:在推荐《安徒生童话集》前,我先讲了与此有关联的一个故事:丹麦的童话大作家安徒生有一次被邀请参加宫廷舞会,有一位小姐久闻其名,于是对他大献殷勤,并不住地问道:“您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式样如何?质料好吗?您喜欢吗?”安徒生听了,微微笑道:“都一般,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您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什么质料的好?”安徒生的回答语惊四座:“皇帝的新装。”引得周围的人大笑不止。在学生们沉浸于故事中时,我追问:“那么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去读读他写的这篇童话---《皇帝的新装》。”就这样同学们在我讲的故事下进入情境,激起了阅读的更大兴趣。

二、由教科书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指明方向。

语文“树大根深”,博览群书是开阔视野、积累语言、丰富生活的良方。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把阅读面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像小蜜蜂一样博采智慧的花蜜,以人类文化的精品浸润心灵,为终身发展奠基。首先,我开辟“大语文阅读场”,指导学生将课内的学法灵活地迁移到课外。如,荐读法:《趵突泉》、《猫》让学生接触了老舍,我趁机推荐一些他的作品给学生,精妙句段要求背诵。其次,举办“大阅读交流会”,开展如“古诗文大冲浪”、“名言警句发布会”、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发挥创造才能,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如学习《草船借箭》,我让学生精读《三国演义》;学习《太阳》之后,收集有关太阳方面的资料等等。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情趣,让学生体会到课外知识美。

三、传授学生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首先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一)、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课外读物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花”去喂饱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少年文艺》、《红领巾报》、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诸如《中国古代励志丛书》、《成语小故事》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看的“精神之花”。

(三)、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其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一)、引导孩子们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2)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二)、引导“画图”阅读。中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笔记本上,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笔记本,使其美观实用,学生在打开每一页笔记时,都要在布局结构、色泽搭配上费一番心思,许多学生还给自己的笔记本配上了漂亮的花边及一些漂亮的小图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三)、引导“摘记”阅读。学生在阅读精美的文章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优美的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平时读读背背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写作中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四、指导学生积累,让读书出成果。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卡片或读书笔记的形式,日积月累,形成系列,成为外在的阅读成果,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以古人这些总结,让学生明确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黎婉华
    作为一名教师,我远远明白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教育也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在家庭教育中,我希望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那就是不断地把自己培养成最完美的妈妈。在学校教育中,我希望给学生一生最好的礼物,那就是不断地把自己培养成最优秀的老师。但我深知,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2016-11-28 1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