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心理的教育是专家型教育
融合心理的教育是专家型教育
王铁胜
今天上午伍芳辉教授讲授的《你为什么不按我喜欢的方式教——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引发了大家对教育的思考:有的学员提出了“变色教育”,有的学员提出了“顺势教育”,有的学员提出了“迎合教育”,有的学员提出了“自适教育”,有的学员提出了“融合教育”……而我更关注的是:
(一)
“今天你为什么这样高兴?”放学后妈妈向孩子问到。
“妈妈,今天老师冲我笑了。”孩子兴奋的答到。
“老师为什么向你笑了?”
“因为我今天答对了问题。”
故事的结局是:孩子每天都极为认真的听讲,身体坐的笔直,积极的思考每个问题,期盼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再次得到老师的微笑,一直坚持,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而老师再也没有提问过孩子一次。
故事的背景却是:今天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这一问题并不值得思考让哪个好同学回答,就随意点到了身边的一个孩子(上文孩子)回答了这一问题,微笑也不是因为孩子回答问题正确而微笑,而是无意间此时正好挑了一下嘴角。(这是后来访谈老师时提到的)。
从结果看,由于老师无意的微笑,甚至说没有微笑,学生就认真的学习了一个月,甚至更多。对于学生而言,需求有时是何等的卑微,对于老师而言,又是何等的吝啬,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对于学生心理需求的了解又是何等珍贵。
“老师的微笑”,从心理的深层次告诉了我们……
(二)
教育现象:小学低年级女孩比男孩学习好的人多,课上老师认为男孩比女孩不听话的多;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孩学习好的越来越多,甚至到了高中、大学男孩的发展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老师们从心理、生理层面是否有过深层的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时男孩的视觉发展优于听觉,而女孩的听觉发育优先,所以女孩课上听讲认真,听话,成绩优于男孩的人多;而男孩视觉发展快,上课时就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干扰影响,所以老师总认为男孩不听话的多,还有……
如果老师了解了孩子的这一生理心理现象,对孩子的教育是否会更理解,更客观,甚至可以提前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使我们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伍教授的讲座从心理学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个人风格、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但我的思考是:
“我们要做深层次理解学生心理背景动机下的真教育,即尊重规律原则下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专家型教育。”
心理铺路,实践真知。
高山仰止,我行我思。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