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的日志

陈群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规律为何没找到

陈群
分类: 教育叙事
更新于: 2018年5月28日 01:08


 

今年3月11日上午到学校进行新课程调研,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活动课,课题为《找规律》。现摘录几个细节。

1、教师播放第一张幻灯片:9只小兔子白黑相间依次从右侧飞入。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小兔子是怎样排列的呢?”

 

生答:“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

 

教师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2、播放第二张幻灯片:红黄两种小球每两个一组,4组小球红黄俩俩相间依次从右侧飞入。

 

教师提问:“请问第五组小球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生答:“红色。”师问:“为什么?”生答:“第一组是红色的、第二组是黄色的、第三组是红色的、第四是黄色的、第五组应该是红色的。”

 

3、教师播放第三张幻灯片:绿黑两色共11枚珠子按照“绿1、黑1、绿1、黑2、绿1、黑3、绿1、?、?、?”依次右侧飞入。

 

教师提问:“第八、第九、第十项的珠子各是什么颜色,数量应该多少。”

 

学生画图示。

 

教师纠错、归纳。

 

4、教师播放幻灯片:发声游戏。

 

①△×× △×× △××

 

②△× △△×× △△△××

 

③×××△ ××△△ ×△△△

 

(“△”拍手,“×”敲桌子)

 

学生现场演示。结果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评点】

 

本节数学活动课,但从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目标意在让学生探索数序排列的规律。数序排列的规律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之所以出现学生对规律把握不准,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仅仅满足于学生对出示的问题进行线性的形象描述,而没有启发学生从线性的形象描述中抽象出数序排列的规律性认识。重形象,轻抽象是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形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来都是相互联系的,离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注意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形象的问题抽象化。

 

以案例而言,《找规律》没有抽象就不会找的规律的家。所谓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本质一般都是抽象的。我们不妨对如上几个细节的“规律”加以概括。

 

1、“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应提炼为“白先黑后,黑白相间,依次排9”。

 

2、“第一组是红色的、第二组是黄色的、第三组是红色的、第四是黄色的、第五组应该是红色的。”应提炼为“每组两个,红先黄后,一三五组为红,二四为黄”

 

3、“绿1、黑1、绿1、黑2、绿1、黑3、绿1、?、?、?”应提炼为“绿先黑后,绿黑相间,绿数不变,黑为偶数,从1开始,依次加1” 。答案迎刃而解。

 

4、①△×× △×× △×(单“△”,双“×”,);②△× △△×× △△△×××(“△”、“×”从一开始,每组依次各增1);③×××△ ××△△ ×△△△(“×”顺次减1,“△”顺次加1)

 

必须声明,我并不主张教师让学生死记这些所谓的抽象规律,但是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和“自发”都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形象”与“抽象”的转化是教学的真谛所在。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