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的日志

石金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兴趣爱好对孩子心理调节作用

石金
分类: 教育
更新于: 2016年12月27日 16:19

      梁文道曾说女人活在世上,要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句话或许可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女人活的要精彩,要有让自己的双脚坚实的立足于大地的兴趣和爱好。
      这让我不久前看到奶茶更新的一条微博:“7岁的某一天,祖母牵着她的手来到钢琴前。刘若英仰头问,“我为什么学钢琴?”祖母告诉她:“学了钢琴,长大了可以相夫教子。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还可以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和小孩。”后来刘若英说,我那时连男人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已经知道他有一天可能会离开我。” 女人,即便有一天需要独自一个人生活了,还有兴趣陪伴,用琴音化解忧伤,岂不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
很多人出生以后就被父母的期望塑造成各种各样成功者的复制品,被老师去除棱角,被教育制度这把大剪刀裁切为同一个形状同一个方向,在世俗眼里,除了这个方向,其他无疑都是失败者。在这种繁重的压力下,很多孩子失去了了解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有不少人一直到自己要选择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并不知晓,更有一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十分出色,可却要忍受自己根本不爱这项工作带来的情绪挫折。“前半辈子为成绩,后半辈子为房子”两句话就缩减的人生模式让人不难想到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
      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更加关注孩子的自我探索,自我探索也就从发现自我的兴趣爱好着手。但是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想要学习画画或者钢琴,但是钢琴都这么贵,如果他学了,坚持不下来,那岂不是很浪费?”虽然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是较好的进步,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其实已经进入误区,家长认为孩子选择学琴,就要好好学,考级,不自觉的又开始和别的孩子攀比琴技。这样有压力的培养兴趣爱好,和让孩子充满压力的攀比分数实在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上海心理咨询师建议父母应该走出误区,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就是要让这一件事儿对孩子没有压力,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不要附加成就要求,兴趣爱好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孩子某一天在竞争中觉得很累的时候,可以暂时的逃到兴趣爱好的怀抱,好好的开怀一番,这样才能重整旗鼓,调整心态,在他该战斗该竞争的地方努力。
有兴趣爱好的人是幸运的,能把兴趣爱好和事业相结合的人是幸福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将兴趣爱好和事业相结合大概比较奢侈,但是你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体育运动、舞蹈音乐、看书旅游,总有一样,让你感到即便身陷囹圄,日子也总是还有快乐和希望的。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