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浅谈《造就卓越教师》有感
我有幸观看了来自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董进宇博士关于《造就卓越教师》的视频,,感受到这些教育优秀者看问题的细致和透彻,同时也感到了作为教师应改变原来的教法,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但这一切都是以信任为基石的。<?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在《致未来的教师》中,谈到一个观点: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经常会听到同行们的抱怨,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是越来越难沟通,你都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而我也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更多的不愿意<?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和老师交流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感觉不到安全。
信任是一种相信而乐于托付的情感,教育管理中的信任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了解学生,使学生更自觉主动的严于律己。我们都知道,学生对教师有着强烈的崇敬感和信任感,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感染着他们,可以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然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这种信任也越来越淡。师生沟通越来越少,学生的眼里,老师只是给他们上课传授知识的人,是向他们索要学习成绩的人,是在他们犯错时联系家长的那个人。一次次不愉快的接触让他们对老师失去了原有的相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缺乏一个信任。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似乎是很应该的,所以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大家想想看,我们是不是通常不相信学生自己上自习时的课堂纪律而每天监督看管着他们?是不是因为我们要的“纪律”而使学生失去自主讨论研究的机会?我们有没有不信任班级的小干部自己处理班级管理事务的能力,使其成为徒有虚名的摆设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奖励品?然而其实他们都十分能干,只要放手给孩子们动手的机会,只要我们给孩子们足够的信任,孩子们会给我们千倍的惊喜,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布伯说:人类交互生活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人是彼此依赖的。而没有了信任,依赖也就无从说起。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有时候,教师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信任的话语,可能带给他们你想不到的帮助。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今年我班上的一名同学,这孩子从开学起就很少听到她说话,班里的事情她从来不参与,像一个隐形人一样。我几次找她谈心,都是我在“演讲”,她一言不吭。慢慢地我也失去了耐心,任由她沉默下去。可是有一天,学校主任要一张报表,我下节课还有课只能找学生帮我跑一趟腿。可当我进教室找人送时班里只有她一人在。当我把想让她帮忙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里发出了我从没看到过的光彩。回来的时候,她竟然一气把主任交代的几个事项清清楚楚的告诉了我,惊讶之余我才意识到,我原来的教育有多干瘪,一次次的说教,一次次的谈心,却没有一次是信任的交托。从那以后,我总会找机会向她寻求帮助,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她和我也热络了起来。她家里姐姐的优秀带给她的压力,一次次失败带给她的痛苦,老师们一个个失望的眼神和放弃性的不闻不问对她的伤害……我真的很惭愧,觉得以前太吝啬了,怎么就不能多给她一些时间。在多次“帮助”无效后,我在心底对她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像垃圾一样把她扫在一旁。好在我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了解了她,在一次次的鼓励与帮助下,她愿意向我求助,也愿意向同学求助,对学习有了信心,内因起了作用,就有了进步的基础。
其实我们自然而然的信任对方是人类生活的特性。这不仅适用于我们认识的人也适用于陌生人。当我们向一个从不认识的人问路时,我们便相信他的回答是真实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接受陌生人的回答。我们起初相信彼此的话,我们起初相信对方。如果不是这样人类生活就无法存在。那我们和学生的相处为什么不能多一点信任呢?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我曾经读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告诉我们信任能够产生多么大的动力。
有一个学习不太好的男孩子考试考了59分怕挨打不敢回家就去找老师,当时老师在开会,他等了好久好久,老师开完会后,他就找到老师,他说:“老师我不敢回家,今天回家我就死定了。”老师问:“怎么啦?”孩子答道:“爸爸要是知道了我考试不及格,他会打断我的腿,你看我考了59分回家不是死定了吗?”老师问他:“那可怎么办呢?”这个孩子突然说道:“老师!您能不能借我几分呢?”这个老师听到后十分惊讶,心想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从来没有同学跟我借分。这位老师很聪明,他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便对孩子讲条件说:“你借了分能还我吗?”没想到孩子说:“我保证一定还您!”老师看着这个孩子的表情非常诚恳,说道:“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说话算话的孩子,好吧!老师今天多借给你几分,借你六分。”老师大笔一挥成了65分,这孩子轻松愉快地回家了,避免了一场暴打。第二天这个孩子来上学见了老师就像见了铁哥们一样,觉得老师跟他特别亲,学习就特别努力,不会就问,作业好好写。你说一个小学生只要是这么学习成绩能不好吗?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其实考试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至少不是所有的考试都那么地重要,我认为给孩子以信任作为力量,恐怕要比评判分数重要的多。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信任是老师教学的法宝,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任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们,我们不如把这种“恨铁”转变成对铁的相信,相信铁是能够炼成钢的!
当然,信任学生并不代表放纵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并不是要将学生的一切问题都放手不管,无原则的信任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度、严而有恒的信任,才能帮忙达到教育的实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沟通,只要我们给与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消除他们内心里日积月累的抵触,就一定能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与期望转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内在需要,并由此产生行动的内在动力,促其向良好的方向转化。这也正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 所有评论(1)
-
康翠玲好!2016-12-08 1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