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云的日志

吴艳云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吴艳云
更新于: 2016年12月7日 14:20

让学生在浓浓书香中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再一次受到了深深触动。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我在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错误思路: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认为学生上课不听讲,就是“不想学”;不好好些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早恋就是“思想复杂、肮脏”;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平时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性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实际是学生许多问题并不属于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思想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在工作中还有这样的错误思路: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加以验证。假设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可是你拿学生的同一个问题去问教师,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归因很简单,而且说法差不多一致。既然原因这么简单,教育方法当然也就不需要引人而异了。所以“因材施教”不过说说而已,具体的教育行为,只是程咬金的三斧子,对谁都一样的砍。

《给教师的建议》告诉我们老师要更多的以科学态度去对待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遇到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一下问题发展的原因,多想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首先,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候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通过阅读可以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飞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孩子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所以他们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加强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才能够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游刃有余。书中对于时间概念的分析也让我有非常深的感触。我也会经常抱怨不够时间来把教学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总感觉工作繁琐似乎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不够用。每天周而复始的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不断学习充电来提高自己……太多事情让我有时候茫然失措。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用阅读的力量,知识的累积,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原来,这是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有天下午自习课上,我因事没去教室,第二天纪律班长向我汇报,说班里有些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上自习一直说话,管理他们也不听。我有点生气了,把这些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我一看,有王小、张笑、石涛、马晨、范浩。先问了问情况,有的是小事说话,有的是借东西,有的是做小动作,我严厉的批批评了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目标,离考试也没有几天了,上自己还不抓紧时间复习,这怎么能完成自己所定的目标呢?”他们都惭愧的低下头。我又说:“既然咱们违犯班规,那么就按班规的接受处罚。”他们也接受,我就让纪律班长监督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每人做一百个俯卧撑。第八节自习后数学老师告诉我最近石杰、殷希、刘哲三个人同桌经常好说话,尤其是魏臻和傅鹏学习还不错,但是自制力很差,经常管不住自己,旁边有个男生好说话,两个人就谁也管不住谁了。

我们班有好几个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自我控制力比较差,经常管不住自己。这样让我想起来以前看过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中怎样对优生的教育。这些学生学习不错,很多是小学基础不错,但是进入中学后,这些学生如果引导好,可以成为一个优等生,但是没有好的引导教育,顶多学习不错,不会成什么大器。因此在转化、管理这些学生上同样需要我们老师下一番大力气。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浓浓的书香,让学生健康成长。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