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辉的日志

刘向辉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功利境界

刘向辉
更新于: 2019年7月4日 15:59

第二重境界:功利境界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冯友兰先生认为,自然境界的上层就是功利境界。

 

在这个境界里的人,判断事情的标准是以个人为中心考虑和决策的,“利己”是一切的核心。

 

人温饱以后要富足,富足以后要权力,权力以后还要有影响力。《好了歌》中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功名这类东西,都属于功利境界。

 

但功利也是有境界之分的。如果出发点是为自己,而不计后果,那么,这只是功利境界的初级阶段。尤其是损人以利己的人,更是初级中的低级层次。

 

功利境界,还应是出发点为自己,同时不有损他人的利益。孔子也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为己的同时,也需考虑到结果,不能有损于他人。我们大多数所谓“混”出来的人,不过是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而已。

 

利己本是道德中立的,但过分地利己斩断了自己与世界相触的机会,缺乏同理心,难以被感动,难以发自内心地因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最苦的就是在功利境界的人,每天呼朋唤友,每天高朋满座,每天被很多人需要,每天没有时间,能力让你达不到无为而治,做不到出世入世,所以分不清此岸彼岸。

 

功利境界的高级层次则是,出发点为自己,同时也让他人得利益。曾国藩曾问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胡林翼,同时期湘军将领)?”赵曰:“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曾曰:“当如何?”赵曰:“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曾闻之甚然。

 

在曾国藩儒家思想的境界中,捞功名,谋财利是小人所为的,所以他容不得这种人和事情。但赵烈文给他上了一堂人性之课,让他明白了人性是功利的,且提出了这句“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的名言。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