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辉的日志

刘向辉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刘向辉
更新于: 2019年7月6日 18:46

教师教育写作的动机各种各样,其开始并不都是为了专业成长,但一旦坚持下去,不仅促进了专业成长,而且走上了幸福的人生之路。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与写作?最常见的看法是为了专业发展。调查表明,的确有人从一开始就是为专业成长而走上这条路的,但更多人走上教育写作这条路的初衷并没有这么清晰和“高尚”。

有的确实是因为工作的需要。祝禧说,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十年间并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也不觉得写作有多么重要,也从来没有想到写作。后来,从教学岗位逐步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角色的变化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自己不仅要教好书,还要经常给教师一些“引领”。比如,要给教师开会、作讲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有意识地从已经有的教育经验中寻找话题,找到能叙事的实践故事,并把它们写下来。当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时,成功与幸福感油然而生,也就成了一发不可收的动力”。

有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成就感。比如,顾广林老师在大学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上看到多位同学都有了成就:有的走上了学校管理的岗位,有的进机关当上了公务员,还有的做生意发了财。此时此刻,他这个还在乡下偏僻学校教书的普通教师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于是他暗下决心,就在现有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点成就来。从此,他开始摸索教育科研和写作之路。长期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他的第一篇文章是1999年6月发表的,当时他正从医院看病回来,在学校传达室里看到编辑部寄来的《中小学数学》上有自己发表的文章,他非常兴奋,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此时似乎不要吃药病也好了”。

有的是为了克服职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周如俊说,“2004年之前,我一心想教出好成绩,认为不会写文章照样能教好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甚至有一种事倍功半的感觉,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无聊之中,周如俊就热衷于上网。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朱永新教授的所谓职业成功保险公司,由此受到了启发,于是尝试在网上写作一些反思、随笔、教育叙事之类的文章,渐渐地,他把有的文章拿出去居然发表了。于是,他坚持写下去,如今已“写”成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中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

有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拿奖金,戴林东老师就是这样的。他从教多年并没有写文章,到了评职称的年龄,他开始写作并投稿,但写了多篇累投不中,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走花钱或者找人之类的歪门邪道,而是累败累战。终于,他的第一篇文章在1998年第4期的《职教通讯》上发表了。从此,他走上了教育写作之路。严育洪老师说得更有趣,他走向研究之路的起因是当时他所在的学校在全县的学校中发表文章为“0”,为了取得“0”的突破,学校用10倍稿费的奖金来重奖突破“0”的教师。那一年,他发表了两篇文章,获得了600多元的奖金。后来学校变卦了,修改了条例,降低了奖励的力度。他认为这是针对他的,于是负气坚持写作。到后来,他真正体会到了写作对业务的帮助,也品尝到了职业的乐趣,因此一直写到今天。

有的是因为工作场域影响,比如高子阳老师就是这样的。当年,他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一所农村学校工作,看到周围的不少教师在进行教育研究和写作,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也能写作并发表文章多好啊。”

可见,尽管走上教育写作的起因和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有的是出于外在的压力,有的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殊途同归,开始了教育研究与写作之后,如果选择坚持不懈,形成了习惯,产生了兴趣,就一定能品尝到职业的幸福感,收获成功。对于这些特级教师来说,教育写作不仅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更是他们热爱生活、记录生命的方式。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