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娟的日志

穆娟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倾听学生的发言

穆娟
分类: 读书感悟
更新于: 2016年12月22日 12:55

在文章第一章中提到在某小学五年级录像课上,学生的发言一个接一个地单方面连续发出,却怎么也联系不起来。一般情况下,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会进行一些发言的附和、帮腔或者评价、概括。

         但在这堂课上,老师专注于这堂课该如何上下去,满脑子都想着“下一步怎么办”。对于学生的回答虽然点头附和,却并没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我猜这位老师肯定是太紧张这堂录像课了,把重点放在了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上,不敢让这堂课出任何岔子。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当孩子说出我们了然于心的答案时,要给与他大大的表扬和赞同,这样的效果是“沉默”所不能代替的。也许本来内向或者胆小的孩子因为这简单的一次举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乐与思考也不一定。联系一下我们自己,当我们向别人表达一些观点时,我们所期待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点头或微笑,再小的观点或者新发现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渴望别人认真地倾听,看到别人真诚的回应,我们的表达欲望也会更加强烈。孩子也是如此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预设和设计诚然重要,但学生的思考永远比老师的掌控更重要。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接二连三地不断思考、不断表达,这才是课堂发言的最终目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且让他们也这么感觉到。

其实我们平时经常告诉孩子,要学会倾听,反思这一点,我们作为老师做的又如何呢?我的答案是:不怎么样。往往我们教师的主观意识太强,更是有一种不容置疑的霸气,或者是源于准备不足,心里没底的心虚,往往在课堂中总是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期望一节课完完整整、顺顺当当地按照我们所谓深思熟虑的教学思路完成,就怕学生出岔子、跑偏,说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怕自己手忙脚乱,招架不住,这简直像教师的噩梦……可往往有生气的课堂就是要有思维的碰撞、思想交流的火花,其实我们恰恰是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中的小岔子、出乎意料的声音,往往这正是我们课堂中的亮点,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良好契机,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我们慢慢地积累和沉淀,学习和修炼,但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试着去做吧!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梁巧云
    抓住教学契机,营造有活力的课堂。
    2016-12-22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