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丽的日志

高彩丽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高彩丽
分类: 读后感
更新于: 2016年12月26日 14:26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书中,佐藤学先生介绍了日本教室里常见的一幕——手势,手势的使用让学生割舍了思考、情感的多义性、复合性。在我们的教室里,并不要求学生采用“手势”的方式来表达,但相似之处在于,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的回答明确、准确、响亮、清晰,反思我们的课堂,也正是这样要求的。佐藤学先生的一席话让我深思:“对清楚、明确的要求深信不疑的教师是不可能理解学生那些踌躇不定的、没有把握的发言的价值的,是不可能理解那些孕育着微妙的、不确定的、模糊暧昧的思考、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的。”“教学中教学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尊重这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能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深刻的程度。”这对教师的课堂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是很大的挑战,从学生并不完美的回答中,透析学生的思维过程,适当的追问,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追溯。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等待标准答案,也不是引导标准答案,而是和学生一起生成。

特别喜欢佐藤学先生的一个比方——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形象地比作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再说深一步的话,不擅长接球的教师,应当专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接住她们的每一个球,重视她们的每一个球,而不要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会倾听,珍视每个孩子发表的见解,达到真正的“对话”。反思自己,在课堂中也常常强势,在学生发言中插话不仅是不礼貌的而且是不道德的,此外,对于不合乎教师预期答案的发言或当发言超出教师的预期的时候,我常一略而过,再深层次反思,是因为自身的胆怯和恐惧,因为没有很好的追问引导,只能不作为罢了。课堂的理想境界并不是一个学生的回答就准确完美,而是一个学生的发言不断启发着其他同学,老师的追问不断启发其他的同学,教室里充盈着一种思考、生成的气息,而不是追寻标准答案的“硬邦邦”的教室。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