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教师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过去的教师》这本书,书中汇集了季羡林、钱学森、苏步青、费孝通、汪曾祺、丰子恺等大家对自己的学生时代以及恩师的回忆。一篇篇记述着老师的老师们或者更早以前的老师,他们是怎样教书的,他们是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的。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昔日教育者的风貌,了解过去教师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可以了解他们是怎样对待学生的,了解他们的处世和治学之道,从而更加深刻地反观现代教育与现代教师。这本著作让我重温了前辈教师的伟大人格,也解答了我在心中的很多疑惑,给了我很多启迪。
一、师道中的“严”。
这本书中的第一篇《七十年前的小学童中》提到蒙馆门前会写四个字“溺爱免送”,可见进了蒙馆,先生是会严加管教的,这四个字是先生事先声明的。
在看到梁实秋写他们弟兄姊妹围在一起识字,母亲常坐在旁边边做活计边守着身边的炕笤帚做督促时,同样,感受到了传统教育中对于孩子学习管理的严格。
书中还有很多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做人训教之严的记录,可见严在师道中的独特性。因为老师的严格,顽童们不敢不认真对待学习,而只有认真,才能掌握本领,不荒废光阴。这是做老师应该对学生负的责任。
读这些情节时,我想起了自己过去的老师.他们的威严形象我还记在心上。小学时的老校长,戴着黑框眼镜,一身灰色的制服,背有些驼,只有她一走出办公室,一声咳嗽,闯入校园的小混混立马溜走,俨然学校的守护神。还记得初中时的一位老师,我上课时总跟同学讲话,年轻的女老师忍无可忍皱着眉头站在我跟前站了好一会儿,众目睽睽之下,我知道自己过头了,从此收敛认认真真听课,不敢肆意胡为。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是离不开老师的严加管教来修正她的成长方向的。在学业上、做人上,当孩子出现涣散时老师的妥协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所谓严师出高徒道出了老师严格要求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老师要斟酌,哪些是要严加管教的,哪些是可以放松一些,要在实践中思考采用合适的对孩子的成长有推动的方式。
二、师道中的“才”。
书里提到了很多博学多才的老师,他们很多是专业知识方面的行家,知识的厚重对于从事小学中学的教育绰绰有余。
上世纪20年代,经亨颐敢以教育家的气度,谋民族未来发展,决心“以哲人统治之精神自谋进行”的思路办私立农村初中——春晖中学,“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积弊”,这种气魄至今罕见!而白马湖畔的春晖藉此吸引了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杨贤江等人,而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于右任、吴稚晖等亦曾来此居住、讲学,一时获得“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美谈。彼时的春晖一位位老师大名鼎鼎,可想他们的教学一定是游刃有余。
丰子恺回忆夏丏尊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丰子恺不也是这样的博学多能吗?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遵从,能不仰慕?所谓名师出高徒讲的就是老师的才能对于教育学生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老师,总是感觉所学甚少,而大好时光已经不在,要把学习习惯保持下去,学到老。
本书的序言的最后写道:“希望今日年轻的老师,在繁忙的教务之暇,把这本书抽出来看上一篇两篇。就像在历史的大树下纳凉,有一点领悟、有一点警策、有一点会心、有一点激励,这就够了。当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自己在当今社会的位置,这样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才能站在这里教书,真正做好教书育人这份工作。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