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日常管理
王雪梅
更新于: 2017年2月22日 11:48
小学生处于人生早期的不成熟期,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看,都处于依赖成人的地位。因此,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对其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学校因素对小学生自卑感形成的影响是应当受到特别重视的。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教师作为专业教育人员,应预防和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
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未经挑选,班级群体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当他们学习同样多、同样难的内容时,其接纳能力因个体智力、心理、原有家庭教育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有困难的低分学生多感到不愉快,感到自己不受欢迎。他们更难得到老师的鼓励,其学习压力比高分学生更大。王某感到自己学习成绩差,因而在集体中处于不受重视和被冷落的地位,失去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产生自卑心理。学习成绩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孩子能力和存在价值的惟一标准,因学习成绩落后受到来自教师、伙伴的打击持续不断,生长在这样环境中的低分学生,其人格发展必然受到扭曲。
孩子进入学校后,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师生关系怎样,班级温暖不温暖,等等,会影响孩子在这个亲情关系之外的社会公众教育系统中的依恋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这个关系的建构中,教师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小学生更喜欢情感性的东西,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喜欢。如果他与老师的关系不好,周围人总是埋怨他、指责他、冷落他,他怎么可能建立起自尊、树立起自信呢?师生关系不良,是他胆怯、自卑心理形成的一个原因。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教师要用“心”来平等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状况,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相信他们的潜力,多鼓励、多关怀,切实帮助他们。同时,教师还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升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教师个性的完善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