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我选了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归园田居》其三上了一节课。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第三首。作者以平淡的言辞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躬耕图,表达了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自食其力,以保持高洁人格的思想感情。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位。”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六三一”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优质课。巧妙结构教学框架,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参与互动,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把这首诗定位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感受诗的语言美,给学生以画面感;让学生学会对话,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难点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六步教学法相结合的实际运用。
本节课学生按照:“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探究、精进提升、当堂检测”,六个步骤进行。通过诵读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促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因此,"读"将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领会诗歌意象与意境,陶冶自我性情,又达到了学生考试的要求。同时学生还得到了思想的启迪。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其乐融融。
教学方式:
1、朗读法;
2、小组合作展示相结合;
3、品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学生从音乐中进入山村田园的生活情境,感受意境美。之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从而引出本单元刚学过的《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这位隐士。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的一首隐居的古诗《归园田居》其三。(板书课题《归园田居》其三。)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首诗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
2、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并理解诗的思想内容。(重点)
3、赏析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领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强调重点难点。
三、检查学生对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的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
陶渊明,又名_______,字______,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________”。又自称作“_________”。
学生举手回答以上空白内容。其他学生作以纠正。
2、多媒体播放“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学生从视觉,听觉上了解故事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举手介绍写作背景后并出示课件补充:
陶渊明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这首诗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归园田居》共写了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四、朗诵诗歌:
1、自主朗读诗歌,出示课件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停顿和重音。
(2)整体感知诗歌情感。
2、示范朗读,播放音频,出示课件:
读准语音、停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荒秽(huì) 荷(hè)锄
道狭(xiá) 草木长(zhǎnɡ)
3、展示学生朗诵:
学生齐读,小组合作个性朗诵,男生与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朗诵。
五、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出示课件: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其它组做点评补充。
六、赏析诗歌,出示课件:
1、根据刚才的初步阅读,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个字、词或哪一个句子,请说出理由。
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赏析诗歌的方法,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选出本组的优秀成果,在班内大展示。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内的交流情况,作以指导。对于展示比较好的小组,鼓励在班内大展示。其它组可以做点评补充。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畅所预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的做以点拨。
2、 总结赏析诗歌的方法,出示课件:
(1)炼字的角度:(含义+句子描述+表达作用)。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用典化句语言的角度:指出用典或化用;说明来源或含义;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义或表达的情感。
(3)名句或重点句的角度: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或表达的情感。
(4)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角度:首先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七、当堂检测,品味诗歌意境美。出示课件:
选择一句或一句以上的诗,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可添加诗人的神态动作以及相关环境的一些细节。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我通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
运用: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例如:我通过“带月荷锄归”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暮色四合,山野四周的景物渐渐模糊了。诗人一身粗布麻衣,独自一人站立在田地中。在静谧的月光下,在混着青草芳香的晚风中,诗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该是回家的时候。月下的诗人心满意足地肩扛着一副满沾泥土的锄头。轻轻哼着小曲,迈着轻松的步伐,踏上了归家的小路。路上洒满了银色的月色,索性就把月光带回家吧。让这份明净永驻心头。
八、归纳主旨,出示课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辛勤劳作生活,表达了作者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合污的决心,以及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情。
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表达主旨,学会归纳主旨的方法。
九、学生再次听诗歌音频,并展示背诵诗歌。
十、伴随着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再次回味诗歌意境。出示课件:
同学们,陶渊名生活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选择归隐,他成为文学史上最闪烁的明星之一,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新社会,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十年寒窗苦读,希望大家将来都能够先走出农村,不是不爱,因为爱我们还会再回来建设我们和谐美好的家园。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