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同龙的日志

马同龙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真’’——作文的‘‘根’’

马同龙
更新于: 2017年3月5日 19:53

‘‘真’’——作文的‘‘根’’ 记得我在小学四年级实习那年,批改题目为《我最佩服的人》这篇作文时,发现有位学生写了它当 汽车司机的叔叔,在半路帮人修车的事,我信以为真,给他下了选材典型,中心突出的批语。但当改第二个学生的作文时,我却不知如何下笔了,因为它写的也是司机半路半路帮人修车,开始浏览其余的文章,结果发现一个令人不可相信的清况,写司机帮人半路修车的同学竟有18人之多,一个人数四、五十人的班级竟出现将近一半如此雷同的作文,真让人不可思议,况且这个学校还是一所乡中心小学。 作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写实事,抒真情。但现在有的学生竟不知作文为何物,一布置作文就迫不及待地搜寻同题作文“参考”,甚至有的一字不落的“翻印”同学的文章,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也屡见不鲜,且有屡禁不止之势,作文,‘‘作’’就是‘‘创作’’,是自己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去酝酿、构思,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如果不肯动脑筋,拿来别人的作文贴上自己的大名,真值得别人非议,久而久之其危害多多。这种文风若大作,不仅对作文几乎没一丁点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质得出培养更是百害而无利,那怎样才能克服不良现象?

只有做真人,才能写真文

我认为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就应培养学生做诚实人,做诚实在事,道真心话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人性的品味,同时叙实事,写真情能写作习惯也反过来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潜移墨化的作用,经常引导训练,能取得作文与做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齐提高的理想效果。

只有养成了实事求实的良好习惯,认识到作文的本质就在于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别人的心弦。贝多芬说过:‘‘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几年前一个女学生的《我的爸爸》的开头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雪花飘落飞的下午,快速作文课上,一个陷入沉思的女孩,望着窗外飘洒的雪花,挥笔写下这样的开头:‘‘爸爸,现在外面已经下起了雪,在这寒冷的下午,你还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在项城为人家盖楼房吗?’’就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一下子就将女儿对父亲的牵挂之心赫然跃然纸上了,真是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当时我立即动情的在班内朗读了起来,同学们由静寂到沉思,继而爆发出了掌声,为女儿的孝心而鼓,为能道出真情而鼓,看来,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东西还往往能让人感动。

相反,虚假造作往往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引人反感的,像一位女生《我的妈妈》的开头就让读者啼笑皆非,那是去年在批改作文时遇到的,她这样开头的:‘‘我五岁那年,妈妈不幸得了癌症,离我而去。’’我当时十分同情这位同学,就下意识的看了看作文本上的名字,结果,同情心一下子给气跑了,取而代之的是厌恶之情,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女生是我的邻居,当天下午我不同她妈妈说话呢,他竟敢满天过海撒如此大谎。虚假、造作无论运用多么美妙的包装,它终究还是不能打动读者,反而会让读者涌出被欺骗的感觉。后来在作文训练课上,我就给学生出台了两项规定:第一,凡是在作文时发现有拿着《作文选》参考者,其书一律被没收,并当场点名批评。第二,交作文时连同草稿子一律交上,并当场评选出修改处最多的优秀草稿。

问文哪来真情叙,惟有日记活水来

其次培养学生说真话的习惯,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因为学生在训练中都能把‘‘悄悄话’’,‘‘小秘密’’流出笔端,交付给‘‘知心朋友’’——日记。只要能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学生不仅能迅速提高作文水平,还能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优良素质。同时学生在写日记时,优秀的作文便不自觉地应运而生了。记得一位男生在日记中写他的母亲来校为自己交粮食的事就很感人。我们是农村中学,当时学生在校就餐允许交小麦,这位同学几年就‘‘弹尽粮绝’’了,但他却坚持不让妈妈来校为他交小麦,因为他怕其貌不扬的母亲来校为自己丢人现眼,让同学耻笑。但他一天晚自习下课时间,一个矮小而熟悉的身影却闯入他的视野,只见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拉着架车,满脸汗水迈着沉重的步子挪进了学校,她就是妈妈,为了实现儿子的‘‘美好愿望’’,瘦小的母亲独自一人趁黑夜送来了儿子盼望已久的‘‘口中食’’,他又惊又喜又惭愧,当时真是无地自容,几乎想立即当着同学的面跪倒在母亲跟前,并大声宣布:‘‘她就是我的妈妈!’’其实这位同学平时的写作水平是一般一下的,但却能写出了上乘之作,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这位学生在日记中能敞开心扉,把灵魂深处的东西淋漓尽致地宣泄了出来,那涓涓溪水冲出了顾忌的一道道的山谷,直奔读者的心田;没有矫揉造作,如出水芙蓉的清新飘逸,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的之’’。只要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慎密、深广的思考、品味生活,那酸、甜、苦、辣,总会沉积在每个人的心海,当写作需要时,那丰富的创作素材,都会变成‘‘呼之即出’的成群小鸟,拍打着想象的翅膀,飞向蓝天,驰聘在作文的天堂。

作家创作倾真情,赢得生前身后名

只有吐真情,倾实感,文章才能青春不老,万古流传。象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如果没有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哪会有青布棉袍感人的背影在读者心中烙下。如果没有诗人艾青在狱中对奶妈热切的思念怎会有《在堰河——我的保姆》这不朽的著名诗篇,还有文学巨匠鲁迅,如果没有他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没有对劳苦大众休戚相关的生活体察,怎会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传世名言。象屈原、杜甫、高尔基、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他们无不是满怀着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诚之心,才创作出一个个流芳千古的爱国主义的伟大诗篇。

‘‘真’’——作文的‘‘根’’,有了这深植于现实生活这肥沃土壤中的根,才能生长粗壮的干,开出耀眼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奉献给让读者,让他们去品尝、去回味。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