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疗伤”的最好方法
一情况下,可以担当阅读疗伤重任的图书有两大类,一类为专门介绍心里自助方法的各种实用图书,另一类为生动记录人类与自然灾难进行抗争的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是灾难为背景的文学经典,它的抚慰力量与鼓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譬如阅读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鼠疫》,我们会为小说主人公里厄医生,在瘟疫面前所表现出的镇静、老练、谦恭与勇敢所动容。小说中瘟疫在激发人性的恶与贪婪的同时,复苏的是友善,是同情,是良知。也正是这种蕴含在每个普通人体内的勇气和正义,最终让人战胜了灾难。而阅读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不难获得这样一种生命理念:“越是面临死亡,越要珍惜美好人生”。正是这种“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才造就了一种崭新的人类精神。至于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们少不了会为老渔夫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所打动,既“人可以被打倒,但绝不会被打败”。
除了直面灾难、彰显出生命尊严的经典文学作品,一些中外优秀残障作家的作品也应纳入阅读疗伤的图书范畴。如张海迪的《生命追问》,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和《病隙碎笔》,再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走出黑暗》等等。可以肯定,残障作家本人的生存状态与其作品宣扬的不断战胜自我的鲜明理念,对震后的众多伤残者来说,其启示与教育作用,是深刻而又直接的。这让我想起文革时期,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像我同样出身在所谓“地富反坏右”分子的家庭中的知青,几乎遭受到了不应有的政治待遇和精神上的严重摧残。尽管工作表现再好,也是徒劳无益,好事总是绕你而行,可坏事偏偏时刻伴随着你。不得使你在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精神上蒙受着巨大创伤,顶着巨大的压力顽强地生存者。而我就是依靠亲人们的不断鼓励,凭借着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直至打倒“四人帮”,迎来新曙光。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正是因为如苇草般,最脆弱的人“能思想,于是便有了尊严与伟大,有了坚强”。而阅读,就是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智者进行倾心交流,获得安抚与慰籍,最终达到自我疗伤的目的。因此,读书是“疗伤”的最好方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