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静的日志

王玉静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要有整体意识

王玉静
分类: 读书心得
更新于: 2018年5月17日 22:05

要有整体意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经过多次考试的卷面分析,我发现,为什么有些简单的问题,答案甚至就在问题段落的前后段,而学生却答得跑偏呢?为什么不太难的文章却看不懂呢?我有些懊恼,怪学生不认真做题,不认真读文章,其实,他们是不会做,不会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52条中谈到:现在采用的教学法常常包藏着一种很大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就在于,用形象的话说,学生只看见每一棵单独的树,而看不见这个树林。只有当一个人看见树林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他才能对每一棵树形成较完整的表象。没有看见过河,就不会懂得一滴水。所以应当这样来安排教学过程,使得高年级学生已经能从整体上分析完整的课题,去思考一些较重大的带探索性的问题。我想,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学习要有整体意识,尤其是文科学习。

我在教学过程中很留意这一点,当然从知识结构上讲究整体把握,对于九年级的同学来讲,更应该增强整体归纳总结的意识,知识在头脑中是有框架的,有线条的,否则就会是散乱零碎的,头脑一片混乱。这我不多说,其实做题也是讲究整体意识的。做阅读题,我总是要求学生从标题入手,要先整体把握文章,读后追问自己: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的人、事、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弄懂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核心,因为所有题目都离不开中心,中心把握准确,做题就不会跑偏。另外,问题出现在某段,不能眼睛只盯在此段上,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此段在文章中的位置,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断章取义。甚至一些小的细节也离不开整体意识,如巴庆在解释文言词“其”在“安求其能千里也”此句中的意义,他当时就写了“它的”,我问他:“为什么是‘它的’?”他念叨着:“其能”我又问:“怎么是‘其能’?”“哦,‘安求其能千里也’,是‘它’。”我说:“不能断章取义,孤立地看,要放到整句中。”审题中也会涉及到整体意识,例如作文题目,“就这样慢慢长大”既要逐个分析词语“这样”“慢慢”“长大”的内涵,又要整体通读,理解题目暗含的限制。要写出长大的过程,而非只叙一件事。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我想只要我们多强化,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会改变很多诟病。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