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深刻地记得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在教学一线奋战十几年的我深有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活动”是它的特征,“实践”是它的本质,“综合”是它的属性。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喜欢实践。而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活而不动”“实践行变成网上行”的尴尬和困惑,如何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与全方位地参与,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真正活动起来呢?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来源于儿童生活,可以来源于自然,也可以来源于社会。此时,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做到与学生共同讨论后再确定课题。随着年级及经验的递增,可尝试着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感兴趣的研究,但不可以放任自流。一般来说,学生的课题都来自他的日常生活。教师事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指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看的书籍或课本中寻找课题。例如,可以结合语文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赏岁寒三友,品高节风骨》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指导学生结合地域特点或近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寻找课题。例如:好多学生因为不懂得保护自己,因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结合这一现象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主题为《安全自护我能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等;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课题。例如:吃、喝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饮食就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对象,从而诞生了《探秘饮食健康》等课题。对小学生而言,要求主题的开口要小,学生的兴趣要高,因此,每一个主题的选择应该依据“能否体现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开探究”为标准来确定。教学中力戒选择假、大、空或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让学生来研究。著名学者张力曾经说过: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限制,选题时更应选择小而精,容易操作的主题,重在科学研究方法的体验,切忌贪大求全。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条件来选择主题、调整主题。实践证明: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又容易操作的小主题,开展的效果很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首要任务就是选好活动主题,主题具有吸引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选择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机会。
1、征集问题
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每个学期结束,学校布置给学生的社会活动的任务就是“观察一个现象,关注一个热点,发现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开学后,在主题征集课上,学生汇报自己在假期中所观,所思,所感,所悟。
2、整合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选题,经过评价、筛选,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主题,在班上做课题背景汇报演说。针对每个小组的提出的主题,学生唇枪舌箭,畅所欲言,对主题的可行性,主题的研究价值,进行论证探讨,最后通过表决,确定研究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确定研究课题的大方向,不断的给学生鼓励,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大敢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选题形式,我们选择了《欢欢喜喜中国年》《探秘饮食健康》这样关注社会的热点话题,为学生的活动课题。
“乐之者不如好之”,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最能引起彼此间的共鸣共振,因而也是最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因心动,而行动。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观察和发现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才十分明显。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1、结合活动内容,有效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都离不开活动前教师多方面的方法指导。要想使活动顺利进行,一份详实、具体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小组制定好本组的活动计划。其次就是研究方法的指导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会用到调查、采访、参观、实验、信息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学习活动,这就涉及到一些实践的方法与技能的问题。因此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如:如何利用工具书、电脑等查阅资料;如何使用相机、录音机等进行采访;一个完整的调查步骤应该怎样设计;一份科学、实用的调查问卷如何制定;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如何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教师有所指导,就会大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与规范性,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因为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以后参加类似的活动,学生就会做得更好。在方法指导上,要正确处理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着重在重点、难点的指导。
如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了解到有几个小组都要用到采访这种方法,于是在学生展开调查之前我上了一节《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课。开展的《探秘饮食健康》活动中,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如何制定调查问卷》的指导。这些有效的指导行为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实践方法,在活动中就会有收获,这样,才能保持参与实践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有效的指导行为应伴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2、针对活动进程,有效地进行小组活动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和管理者。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的必要前提,活动中尤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活动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对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将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摆在与知识的积累同等重要的地位。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活动增添了课堂的情趣,但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些小组学生的兴趣不浓厚,小组活动无法进行。鉴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要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加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指导,用自己锐利的目光,去发现每个小组活动的症结,并善于疏通引导,使小组活动有序、有效进行。首先,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活动的基础。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教师不要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各自特点,做到优生与学困生的搭配;社交能力上口若悬河的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性格上活泼好动的与内向沉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小组活动的效果。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明确分工,鼓励各成员积极承担责任。大家任务明确,各行其责,可以防止互相推诿,彼此依赖的问题出现。
其次,要引导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在一个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有强弱,家庭背景、学习条件也有所不同。在完成任务时,则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的精神。大家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彼此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要引导小组内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要给每个成员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发表观点的时间与机会,以防止组长独裁、好学生“一言堂”、困难学生成听众的现象。
3、借助活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的指导
在成果的交流与展示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学生写的活动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手抄报,布置的板报等,还可以是动态的汇报、视频播放等。除了这些显性的资料,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体验的成功或失败,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本身,是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成果。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过程进行指导,也要对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环节进行科学的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评价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对研究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且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既要重视定性评价,又不能忽视了定量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评价的内容,既要侧重能力方面的评价,也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向学习、生活领域的延伸性评价。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户,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带出来。让他们时常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所以,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一种精神的交流和对话,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师如果总是指手画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就如同带着镣铐跳舞,永远放不开手脚,也就没有真正的“动“起来。所以从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都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教师以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评价者,指导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究。
- 所有评论(2)
-
石红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2017-04-09 22:16 回复
-
赵红学生对实践活动是比较感兴趣的,单纯的书本学习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现在的教育就应该多让学生动动手。2017-03-29 22: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