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丁的日志

马丁丁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

马丁丁
更新于: 2017年4月25日 17:06
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崔其升

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

崔其升: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

【朱雪俊转】

  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举办了“杜郎口中学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分享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成果并研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杜郎口”,一所学校、一个课改符号、一种教育观,大名鼎鼎又极度敏感。它曾经改造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创造出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这是一大创举,也是一大贡献。如今,它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世界上最难的超越,无外乎自己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

  导学案的出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它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随着课改的深入,导学案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于是,杜郎口中学在近期取消了导学案。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课堂的愿景。

  

  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可是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

  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已有的知识,也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是为备战考试储备了多少内容。如果把教学当作对付考试的手段,那将是一种悲哀,有可能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课堂的本意、课堂的方式、课堂的目的、课堂的走向、课堂的主旨、课堂的状态、课堂的价值、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学生素质强则国民强。如果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认为课堂只为考试,考试只为升学,升学只为评价,评价只为功利,功利只为个人,个人才是人生的意义,则中华腾飞休矣,民族振兴休矣,中国未来休矣!如何改变这些认识?近期,我对教学有了新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正常人最大的渴望是被人认可,学生的最大期盼也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演、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演来获得的。教师的最大功能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吸收,一是释放。但是现在的教育,只知道学生是吸收者,只考虑给予学生,而没有想到学生同时还是释放者。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我”的价值、“我”的作用、“我”的意义、“我”的存在。所以,导学案虽有一定益处,但如果认为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长期使用,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有局限性的,还没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拥有导学案是取消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充其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路标,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时提供的样板,但是不应该长期存在。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师就是英明的教师、杰出的教师或可称之为教育家。这也回应了叶圣陶先生的“教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科学论断。

  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课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样本,是参照,是载体,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教学内容。知识是无限的、全新的、动态的,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或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瓢。导学案作为一种参考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学生把导学案当作任务来完成,则大错特错。学习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增长智慧。学生必须将教材中的内容上挂下联,思考其中的联系性、延伸性、开放性、创新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好思考、多联系、勤对照、挖本质、找规律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洞察力、整合力、分析力、创造力等能力就可以不求自得,由此产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快乐感、荣耀感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三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成为主角,由学知识上升到长智慧,最后达到健全的学生人格:自主自信、自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教育是启发人性的过程,教学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过强,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里生发出进取、向上、踊跃攀登的强烈愿望。教师原来的“满堂灌”方式虽然改变了一幅模样,但是学生仍然是应付的无奈之举,没有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转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自我上进、自强奋斗、不甘人后、勇于担当的公民。只有开放、民主的课堂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把思维的神经完全伸张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才可能将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让其自由驰骋。也正因如此,导学案被认为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就像拴在婴儿胸部的棉绳,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但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棉绳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导学案的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有价值的。但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磨合、准备。随着学生对导学案的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比较师生间导学案的优劣。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绝不是教学中的必备,否则,只是教师“教”模式的微小进步,还没有改变教师主持课堂的本质,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没有益处。

  没有导学案,学生会编写导学案,或根本不用导学案。学生通过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逐渐提高自我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强烈的渴望时,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学校不应该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学习没有金玉良言,没有制胜法宝,没有可套用的秘方绝学,而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打动,是一种其情也动、其意也切、其感也深、其悟也道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强加的压力,而是一种让学习者的心理更加舒畅、心态更加平实、心灵更加感动的过程。以学习为快乐,以学习为幸福,只有如此,学习才会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而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

  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之一。当学生愿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时,就意味着学习已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走向了追求心灵解放、神情愉悦,那么不论是投入程度还是内心感受,都与之前大不相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因为学生渴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追求吧,因为大势所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祖国更强盛、让民族更伟大、让未来更美好!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作者系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郭岁平
    看来,任何经验都要与时俱进,但不要经验主义的泥沼
    2017-05-04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