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飞得更高……
“我要飞得更高……”这句歌词正好能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因为与好书为伴,所以我快乐。因为学生能快乐阅读,所以我高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知语文语文教学的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语文,喜欢阅读。
一、想法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
孩子是课外阅读培养的主体,要想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要想办法调动孩子读书的兴趣。刚开始我会引导孩子们喜欢上阅读。早读课我都会给孩子读一篇故事情节生动的小故事,孩子们在倾听时要布置任务:如你听到了什么?或读到半途先让学生猜一猜故事结尾,然后再让他们听,看自己猜得结果与书上的是否一致。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高涨了。比一次次的强调读书有什么好处的效果好得多。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时常会看到孩子的书包里有一两本课外书。后来,我上语文课都会让孩子利用两分钟的时间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故事。同时还利用时间专门为孩子们策划一堂讲故事比赛或读书比赛。让这扇阅读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着。
二、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学习的环境是特别重要的。因此,我和家长沟通,在家里为孩子创设安静的读书氛围。还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教师在班内创设“读书角”,保证学生的“书源”,然后配合学校的安排,在每单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时,教师还可以配上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力强好的阅读氛围。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习惯会越来越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三、不断实践掌握阅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还要讲究方法。陶行知先生说:“不要总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要指导学生以最哦段的时间去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阅读方法尤为重要。
1、批注法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老师要非常关注儿童阅读批注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阅读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挈领、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引导孩子用“心情符号”来标笑脸与哭脸。中高年级就引导孩子用语言来做批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理解,这样既是深化阅读,提高见识,也是训练写作的好方法。
2、摘录法
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及时把看到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录在采蜜本上,并看看它们出现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以便自己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也加以运用。
3、理解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是由一个个字汇合而成的,只有将字词梳理通了,才能理解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理解词语可采用查阅联系法,通过查阅词典,再联系文章特定的语境,选择恰当的义项,直接了解字义。如在《槐乡的孩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的槐乡连风儿打的漩涡都是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将“浸”与“泡”相比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浸”字用得准确传神,真正体会到槐花的香气迷人。
4、读后思考法
文中有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文章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此外,在文章中“中心句”“过渡句”“比喻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可以加上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学习《少年闰土》时,课前布置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旁写上自己的体会。上课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孩子们读书很认真,每个人都拿笔写下了自己的读书感悟。
四、持之以恒形成阅读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随时中断,老师要精心设计,对每次阅读情况教师要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督促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这块神圣的领地里,我一直都在积累和探索,我要把人类精神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孩子们和我一起与好书为伴,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飞翔!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