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忠良的日志

解忠良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解忠良
分类: 读书有感
更新于: 2017年6月14日 21:40

 

2015年参加了全国心理咨询师考试,出于应试的需要,学习了咨询心理学,但是,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心理学中与教学关系最密切的属于发展心理学。尤其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于指导教学尤为重要。

在研究发展心理学方面,最有成就的是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维果斯基对理论的贡献是最近发展区,而皮亚杰的重要成就是发现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最近发展区和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也成为教师从事教学的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布置作业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其主要表现为做好学情分析、设计好教学目标:

1.做好学情分析: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备学生”。包括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技巧以及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包括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情感态度以及乐于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即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了解其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能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虽要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学生原有水平上进行重复劳动,造成过度教育。学生的发展目标总是指向未来的,他们需要接受其知识结构中所缺乏的东西。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新知识,这种新知识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所不具有的,但与原有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到既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又有一种对新知识的期望,能使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

3.合理布置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前,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动态性的评估,即对发展中的个体处于什么水平(包括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及身心条件)适时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其次,选择恰当的作业目标,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

二、根据认知规律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即认知结构。“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即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而平衡是主动建构的动力。

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积极地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皮亚杰的认知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教师从教获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一些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前,突击一下教育学、心理学,在拿到教师资格证之后,就不再关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始终不能离开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尤其是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就更应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知识。通过重新学习发展心理学,能够发现用于指导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也算是学习的一点收获,拿出来与各位分享,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