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培训日志
晚饭囫囵着吞下,就急匆匆奔向教室。贲友林老师的讲座果然不负众望,可以复制的成长故事如此“有意味”“有传奇色彩”,以至于三个小时都没有人走动。
一、分享贲老师的创意:
1文字是记忆的保险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作者用自己的话说大家都懂的话。专家用大家都不懂的话说大家都懂的话。而老师要用大家都懂的话说大家都不懂的话。
2完美,意味着走到尽头了。一个人在成长中是美好的。
3老师,最大的价值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应成为务实的行动。
4备课是根基工程,上课是面子工程。成就来源于多年执着的践行。
5教育孩子只有悔过书,没有说明书。个人的工作方式转化为激励学生的手段。
6读读书,教教书,说说书,写写书,这就是我的教育生活。
7故事,实际上使我们成为想做的人。
8学生,在学中生成,在学中生长,在学中生活。
二、团队的正向激励:
每天的“亮相”都有新创意,比如昨天“公祭日”的爱国诗朗诵,今天唐山方言版的《再别康桥》。每天的简报都在超越和丰富,比如这几期的诗词歌赋,下一期的印章篆刻。这是一个精英团队,这里汇聚着一群追求卓越的教师,这80多人是“有名字的老师”。身在这样的团队,时时被感染着,被感化着,被感动着,让每一个人都想变得更好。
三、自己打造品牌:
昨天我们考察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也叫斯霞小学。因为斯霞在这里工作了七十多年。贲老师也属于这所小学。在斯霞纪念馆里听讲解时,我们肃然起敬:斯老师的“童心母爱”是由内而外的,是贯穿一生的。做“五年制”教改实验时,她的五个孩子天天吃馊饭。文革中,她仗义相助同事。去世前的一个深夜,她让儿子推她来学校看最后一眼。她用所有稿费、家产成立了“奖学金”“奖教金”。这是一个多么高贵的灵魂!
名字是父母给的,我们自己把它打造成品牌。斯霞老师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她的名字成为校名,她的雕像成为神一样的存在。更难能可贵的是,斯老师绝没有想过“品牌”或“声名”,她只是这样做了――遵从本真的“母爱童心”。
身为她的同行,突然心生骄傲和惭愧。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