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新的日志

王井新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书,苦日子品出甜滋味

王井新
更新于: 2018年1月3日 11:09

       我小时候爱读书,却因家贫和身居偏远农村而几乎无书可读。老师开学发给的语文书,用不了半天就读完了;就四处找书,凡是有字的纸都要拿来读一读。我家炕席下压着一本只剩三五页的“书”,已被烟火蒸熏成黑黄色,文章是文言文,勉强能看懂,有一篇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北柜上扔着一本《毛主席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也能半知半解的读完;墙壁和顶棚上糊的各类报纸也是难得的阅读材料,早晨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抬头读报,总要读完一段才下炕穿鞋吃饭......

        二哥在丰南一中读书,月末回家的时候带回来一本《格林童话》。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可是美妙的童话故事,对于一个只读过课本、报纸和政治言论的小孩子来说,是有着多么巨大的吸引力!可惜因为要看的人很多,我只看过其中的一两篇。这本书成了我少年时期一个心结,想起没有读完的故事便如百爪挠心一般难受,直到高二那年,才在唐坊镇文化站借到这本书,了却了一桩心事。

        高中有图书馆,久雨天晴,图书管理员打开门窗通风晾晒,看着一排排书架上摆放着满满当当的图书,闻着略有霉味的书卷气,真是艳羡到了极点。我和管理员搭讪,希望他能借书给我,管理员老师告诉我,学校图书馆不向学生们开放,隔壁镇文化站图书馆有对外借阅的业务。我从拮据的生活费里挤出了押金,办了借阅证,自此以后,每到星期天不上课,就跑去借书看。丰富的图书馆藏让一个嗜书如命却无书可读的少年患上了饥渴症,我曾经一天看完三卷本的《西游记》,也曾一天不吃不喝不挪窝读完680页的长篇小说《夺刀》,也曾经为了一本新书秉烛夜读直到东方欲晓。

        毕业那年,我从唐坊转道唐山回家,坐火车到唐山找到汽车站买了一张车票后,兜里只剩下两毛钱。时已中午,长途汽车发车还要一个多小时,虽然饥肠辘辘,还是没有舍得买吃的。先买了一张报纸,我还清楚记得报纸的名字是《深圳特区报》,慢慢展开看,不落下一个字,连报缝都不放过。报纸看完了,见广场边有一个书摊出租小人书,2分钱一本,还有马扎坐。我坐下来看小人书,不时摸一下上衣口袋,看车票还在不在,心里想,要是车票丢了,就得讨饭回家了。车来了,我随着众人挤上车,这时候已身无分文。

        我的高中同学王浩丰知道我喜欢读小说,送给我一本新崭崭的《陶奇的暑假日记》,我如获至宝,这成为我第一本珍藏的书,书也成为我俩深厚友情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我到乡中学当了老师,学校里的书大多都是专业书,我所喜欢的文学类书籍鲜有见到,可搜罗到的书也都已经看完。于是每次去城里都要逛一逛书店,书店内弥漫着芬芳的墨香,布面的书衣摸上去麻酥酥,顺着手臂传导到心房里,让人心灵激荡,爱不释手。每次,即使囊中再羞涩也要拣一两本特别钟意的掏钱买下。就这样累积,自己的藏书也有几千册,所藏之书也早已超出了文学范畴,涵盖了文史哲自然科学等多学科。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仰慕神往的东坡先生,用这句话鼓舞了多少出身寒门的学子孜孜以求,在为了温饱而奔波的那个年代,每一页印有文字的纸片都让我温暖和充实,内心宁静和安详。读书是我精神世界的第一需要,同时对我教师职业的帮助也是巨大的。课堂上,那些多年杂然储备于大脑中的各种知识,被重新激活、选择、组合、融汇后,脱口而出,出口成章,教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毕业多年的学生们聊起上学时候,很少还有人记得自己当年的成绩,也不谈那一届中考语文在全县独占鳌头的辉煌,反倒对课堂上的一个个小情节津津乐道。

        写作是读书的升级版,从高中开始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上学时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作文本上有大段的话被老师用红笔勾画出来,后面再加一个重重的感叹号,有的还被老师作为范文,抄在黑板上讲评。

        我还因为写作得到过一次酬劳。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邻居三奶奶喊我去她家,她拿给我一封信让我念,信是她女儿从南京寄来的,也没有难认的字,很快就念完了。她点点头,又问我能不能替她写封回信。信倒是没写过,不过可以试一试。我把原信放在一旁,照虎画猫,抬头写上:女儿你好,然后是“见信如面,家中一切都好,勿念”等语,她不时插话,让我把她的话写在上面。堪堪地写完了,她抬手从吊在房梁的钩子上摘下了一只“笼筐”,伸手拿出一个红灿灿的果子,“给你一个好东西吃”。 我谢过她,拿着我写作的奖赏走出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桔子,又圆又红煞是好看,一股诱人的辛香味儿直钻鼻孔。可我不知道吃法,就咬了一口,一股苦涩的味道里夹杂着一丝丝的甜,桔皮被咬破了,露出橘红色的肉瓤,我使劲从缺口处吮吸汁水,这真是人世间所能尝到的第一甜美滋味!

        我校有个老师身患绝症,历经九死一生,重新站上讲台。我意识到这个老师的典型意义,连夜把她写的东西重新梳理、提炼、架构,写成一篇1500字的材料,上报到区精神文明办公室。今年三月份,她获得曹妃甸区“道德楷模”提名奖,成为农村学校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南堡教育局号召各校在教师中大力宣传和学习她,她的事迹被广为传扬。她在获得巨大荣誉的时候,我从中得到的是充盈的幸福感,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人生倏忽五十载,有四十五年我是在学校度过,而且是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学校。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读书和写作不但是我解决问题、摆脱困惑、慰藉心灵的良方,并且是甜味剂,让我们感觉生活充满美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向往。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