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
前些日子读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刊载的赵剑锋老师的《“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形成》一课,他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难点问题的:
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记者: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记者:放羊为了什么?
放羊娃:挣钱!
记者:挣了钱呢?
放羊娃:娶媳妇儿!
记者: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生娃娃!
记者:生了娃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娃:当然是放羊! ! !
教师:为什么这个放羊娃有如此单纯、幼稚、甚至是可笑、可悲的想法呢?
学生:因为他受的教育太少了。
教师:为什么他受的教育太少了呢?
学生:因为家里太穷了。
教师:他的想法归根结底是受什么问题制约的?
学生:经济问题、生存环境。
教师:这折射出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什么规律?
学生: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教师:我们能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说一说“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吗?
......
深奥枯燥的难点问题变得如此通俗易懂,体现了教师的智慧,这就是生成性教学的魅力。课堂的主体是“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即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情特点,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富有机智性的应对策略。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